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同时将魏王李泰也降封了,这是为什么?

毛小暖


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李承乾是怎么被废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他的皇位基本上是在血雨腥风当中得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不想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公元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同年十月,李承乾被封为太子。我们来看看当时立太子的诏书:“尚书奏议:以为少阳作贰,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允兹守器,养德春宫。朕钦承景业,嗣膺宝位,宪则前王,思隆正绪,宜依众请,以答佥望。可立承乾为皇太子。”就此,李承乾的政治生涯拉开了序幕。综合各方面来看,李承乾作为一个太子是合格的,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而且在李渊病逝后,李世民曾经让李承乾监国权知军国大事,李承乾的表现绝对是可圈可点。可以说一直到长孙病逝,李承乾一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长孙病逝之后,李承乾的性格越发乖张,有人说是李承乾腿脚不好让他自卑,但我觉得那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李世民在李承乾叛逆期找了一堆有才华、有知识、有地位、有名望的老师们,比如说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这帮名臣直来直去只能让李承乾更加烦躁,后来因为称心之事、张玄素之事,李承乾最后居然说出了最混账的话:“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此时的李承乾已经是暴君标准了。李承乾这样的表现让李世民大为恼火,父子二人渐行渐远。此时又赶上魏王李泰主编《括地志》,深的李世民的喜欢,让李承乾有了非常大的危机感,竟然派人去刺杀李泰,失败后无奈造反,结果被李世民收拾个够呛,太子之位也就没了。

接着,我们得说一下李泰的表现,李泰这个人从小就宠冠诸王,公元620年出生,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到了贞观公元636年,李泰徙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余官如故。然而唐太宗不仅舍不得爱子离开自己去封地,甚至还一度下诏想让心爱的儿子搬进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个敏感的地方,那地方离东宫太近了,要不是魏征劝阻,这事情就荒唐大了。但是李世民对他的宠爱可是一点不少,竟然因为短短一日见不到他,就要派自己养的一只名为“将军”的白鹘去送信,一日之内鸿雁往返数次。加上李泰本人才华横溢、崇师问道,有帝王风范,深为太子李承乾记恨。

李世民疏远李承乾、关心李泰,让两人都有了误解,李承乾认为李泰是自己最大的对手必须除去,李泰认为只要李承乾完蛋自己就可以坐上储君的宝座。然而事实是两个人都想错了,所以导致了两人悲惨的命运。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就开始上蹿下跳,甚至说自己可以杀子传弟,结果呢,李泰储君之位没得着,还被降封了。

了解了大概情况后,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为什么李世民废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时同时将魏王李泰也降封了。

(1)太子李承乾东宫之位失去了,但是还活着,他不傻,知道如果有一天李泰登上了帝位,他一定会死的很惨,于是对太宗说:“臣贵为太子,更何所求?但为泰所图,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之事。今若以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这一刀子扎的瓷实,唐太宗一下子就动摇了。

(2)虽然李承乾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心态不好,但直接原因一定是李泰的逼迫。根据《新唐书》记载:“时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计倾之,乃引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等布腹心,而韦挺、杜楚客相继摄府事。二人者,为泰要结中朝臣,津介赂遗,群臣更附为朋党。”李泰的作为让李承乾害怕,恐惧之下才做了错事,你说李世民心里能没有疙瘩吗?肯定有的,李世民曾说:“是也,有如立泰,则副君可诡求而得。”为了不让后世子孙心存侥幸,李世民一定不会让李泰当太子,甚至为了警戒后世,李世民还把李泰降为东莱郡王。李世民下诏:“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就是说两个儿子都不怎么听话,争来争去,后世子孙要引以为戒,不要闲着没事就盯着储君的位子。可惜事与愿违,唐朝太子“魔咒”一直持续到唐朝中期。

(3)别看李世民对自己的兄弟不怎么样,对自己的儿子可是好得很,李承乾造反没杀,李泰这么折腾也只是降位而已,但也正因如此,李世民觉得如果李泰登上帝位,一定会尸横遍野,李世民自己说:“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无它”。于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们,找了个比较敦厚的李治来当太子,最后确实李治没有杀自己的两个哥哥。

对于兄弟两个的相争,李世民最后各打二十大板,下诏书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是故为臣贵于尽忠,亏之者有罚;为子在于行孝,违之者必诛。大则肆诸市朝,小则终贻黜辱。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不思圣哲之诫,自构骄僣之咎,惑谗谀之言,信离间之说。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痾恙,潜有代宗之望,靡思孝义之则。承乾惧其凌夺,泰亦日增猜阻,争结朝士,竞引凶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托附;亲戚之内,分为朋党。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彰厥巨衅,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降封东莱郡王。”

综上所述,李承乾和李泰都是自食恶果。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心冰为上


李承乾被废后,李泰自以为大势在握,掌控了朝局,而李世民自然也明白李承乾的事情,与自己昔日的玄武门之变的夺嫡之争何曾相似,不由得也对昔日的种种充满了内疚,于是突然造访李泰府邸!

李世民问李泰:如若你为太子,他日百年之后你该如何!

李泰邀功说道:若我为太子一定治理好国家,百年之后,我杀死自己的儿子,让弟弟李治继位!

李世民一听内心心惊肉跳,一个为了巍巍皇权连儿子都敢杀死的人,他继位后还能好好对待自己的兄弟,如此暴虐,他能好好对待自己的百姓!

于是李世民就心中有了注意!这一段是也许是野史杜撰,但是也反应了才华横溢的李泰肯定有着暴虐的一面,对于文治武功的李世民而言,他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大唐盛世,所以李世民的最终选择了李治!!!


98酒鬼


李世民晚年,太子和魏王争斗,太子被废时,说“若我被废,魏王得立太子,那刚好是中了他的计套,那就是太子是可以谋划得来的”

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晚年他心里愧疚杀了哥哥弟弟,现在自己的儿子又这样,他很同心!所以李世民觉得太子说的对,故不仅废了太子,也废了魏王,同时下令后代君主有争夺储君之位的,并弃之,永为规定!

目的就是杜绝骨肉相争,互相残杀的悲剧!

此外,李世民也知道,太子和魏王之间任何一个人当储君,另一个人都没好下场,所以立了他们的胞弟晋王李治,即唐高宗,武则天的丈夫。因为唐高宗孝友,对兄弟友爱,对父母孝顺。最后魏王被贬,唐高宗时改封濮王,太子改封恒山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