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莫斯科战役,德军已经消灭了几百万苏军,为什么苏军还能反攻?

冷雨夜宵


这几天纵横在跟网友探讨持久抗战的问题,我并不认为蒋百里是最早提出持久抗战的人,但是在蒋百里的战术思想里面,也涉及到在战争中应该持久,蒋百里举出的例子就是德国在一战时候战败的例子:“因为德国当年偏重于速决,而不顾及于如何持久,所以失败。”

蒋百里对德国一战时候战败的分析不可谓不到位,德国因为国力容不下野心,一直追求速战速决,一旦陷入战争僵持局面,就会暴露出后续无力的状态。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的失败,可以看作德国在一战失败的翻版,都是因为速战速决的策略没有成功,而陷入僵持,一旦僵持,德国就必败无疑。

德国的成功源于对闪电战的运用,而莫斯科的失败则是对闪电战的摒弃造成的。

希特勒在西线与法国的战争中,利用闪电战战术迅速的赢得了法国之战的胜利,而与此同时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竟然未能取得全胜,使得希特勒认为苏联不堪一击,其实我认为希特勒对苏联当时的情况也不算是误判,苏联的确不堪一击。

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一路披荆斩棘,希特勒在德国连捷报都读不过来,1941年6月22日开始,德国调动了190个师,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兵分三路,袭击苏联。

苏联的军事实力也不是盖的,但是在德国装甲兵团的钳形进攻下,苏联损兵折将,战争一开始66个机场就被炸了,1200架飞机被炸毁,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苏联红军在战争开头就损失惨重。

1941年7月15日,战争仅仅发动三周,德军就攻占了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市,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如果希特勒下令攻打莫斯科,必然能够完成任务目标。

然而这个时候,希特勒却抽调了很多原本计划攻打莫斯科的部队,去攻打基辅,随后就有了基辅战役围歼苏军66.5万人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歼灭战,但是却错过了攻打莫斯科的最佳时机。

在德国攻打基辅战役期间,苏联得以有时间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来进行接下来的战争。

指挥中路攻打莫斯科的古德里安曾经劝希特勒不要去攻打基辅,而是直取莫斯科,但是希特勒给古德里安将军事经济学,讲述乌克兰的重要性,是粮仓,是油田等等。

在我看来,希特勒的这番话是对牛弹琴,德国三大名将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都是闪电战的卓越执行者,你跟他们讲军事经济学那不是对牛弹琴那是什么!然而,军事经济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为持久作战做准备,因此这次与闪电战背道而驰的。

德国想要战胜苏联,不是步步为营,只能是一把尖刀直插心脏,直到打到苏联已经缓不过来气才能停止,这才是闪电战的精髓,希特勒是还想要乌克兰的粮仓,还要拿下莫斯科,还想要这要那,是其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当时,已经错过莫斯科的情况下,德国就应该进行调整,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进攻,然而希特勒等不及,迫不及待的要求年底之前拿下莫斯科。

基辅战役结束后,天气转冷,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不仅有严阵以待的苏军,还有泥泞的道路,德国在前期得以胜利的根本就是部队的机动性,在攻打莫斯科的路上,那真是“一步一个脚印”。

寒冷的天气更加妨碍了德国装甲坦克的发挥,到达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但无法组织进攻,还被迫转入防守,针对德国攻打莫斯科的这个举动,我总结他为送人头。

当然,苏联能够迅速集结出反击的部队,也说明苏联的军事潜力不容小窥,在英美的支持下,苏联的军工生产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增产,1941年之前苏联总计也没能生产两万辆坦克,而到1942年苏联一年就生产了两万四千辆;枪械方面,1942年之前苏军以步枪为主力枪械,而1942年之后,苏联生产600万支波波沙冲锋枪,开始了全员冲锋枪,在二战中能够全员冲锋枪喂起子弹的,全世界估计只有苏联了。

所以,在德国强弩之末的情况下,苏联反而能够“越挫越勇”发动反击。


史论纵横


这只能说苏联拥有着近乎“变态”的战争动员能力,德军的入侵是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到7月1日,苏联便新征召了530万人,到7月10日已经完成了新增56个师的动员,这些师随即补充到现有的各个集团军。到8月1日,新动员的师已经增加到144个,其中包括8个坦克师。尽管在8月1日之前的作战中苏军损失了46个师,但用兵力还是达到了401个师,实力相比于战前反而增加了。



此后动员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截止到1941年12月31日,苏联共计新组建285个步兵师、12个重建的坦克师、88个骑兵师、174个步兵旅和93个坦克旅的庞大部队。在加上6月22日前原有的陆军,苏联红军在战争的前6个月里总计投入了483个步兵师、73个坦克师、31个摩托化师和101个骑兵师,共688个师。如果将两个旅折算成一个师的话,那么总计将达到821个师级规模的兵团。需要注意的是苏联新动员的师实力大致只有德国师的一半。


在战争的前六个月,也就是莫斯科战役接近尾声时,苏军已经损失了147个步兵师、40个坦克师、11个机械化师、10个骑兵师以及21个步兵旅和坦克旅,总计430万人,但是1941年12月31日,苏军仍旧拥有592个师,800万人,比6月22日开战时的537万人还要多近300万人。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苏军在损失了几百万军队后仍旧能在1941年的冬季发起全面的反攻。


据可靠估计,苏联在战争的前8个月里共征召了超过1000万人,其中300万人被立即派往了前线。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总动员人数为2950万人(含多次入伍的情况)。苏联有效的动员工作不仅弥补了苏军在作战中所遭受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使其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长,这也是为何苏军虽然遭到重大打击却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起反击的原因所在。


战略论


大家好,我是再忙也要说历史的程锦。

到了莫斯科战役的时候,苏联已经让德军消灭了近百万人,那为什么苏联还能够进行反击?在苏军的冬季攻势下,德国的将领认为占领莫斯科已经十分困难了,因此转变了战略改为进攻,其目标在于高加索地区,开始德军迅速的歼灭苏联红军20余万人,席卷整个毕加索高地,苏军也不是傻子。在一年中的吸取教训中也积累了经验,保全了力量。

但德国军队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是把城市炸成了废墟,使自己引以为傲的装甲坦克部队无法行驶,也必须投入人力去发起进攻。据统计,当时的主要战役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双方投入的部队将近300余万人,苏联红军玩命抵抗使得德军损失惨重。

但苏联自己的实力是很雄厚的,第1个5年计划的时候,苏联已经初步的形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加上当时其他国家的援助使得苏联快速的恢复。在对德军发起大反攻的时候也基本上有了很好的优势。

二战时期德国累计动员的兵力大约在1700万左右,而苏联在二战期间动员的总兵力大约在5000多万来,加上苏联的情报工作做得比较好。在危难的时候斯大林举行了纪念10月革命的大阅兵,使得军心得到了稳定,民心得到了安定,苏联上下同仇敌忾,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与德国一战。使得反攻的时候打败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程锦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程锦点个赞哦~关注程锦,私信回复句子,程锦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程锦在路上


莫斯科战役之前,德军已经取得另外两大战役的辉煌战果,基辅战役生俘苏军65万,明斯克战役32万苏军做了俘虏,因此德军有理由更为坚信自己能够所向披靡,拿下莫斯科指日可待。

但是德国人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作战条件,作战环境和气候。正是这使得德军的闪电战发挥到极致,基辅战役时间是1941年7月至9月,明斯克战役1941年6月

到7月,这两场大规模战役正值俄国夏季,加之苏军仓促应战准备不足,尤其是乌克兰辽阔平原非常适合装甲集群作战,其良好的机动性能够迅速穿插合围苏军。其畅快淋漓的效果远甚横扫西欧。可以说,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罕见的战争奇观,德军不得意都难。

然而,莫斯科就不一样了,挺进莫斯科时遭遇层层阻击,不要小觑苏联这最简单的招数,它正是德军厄运的起始。苏军虽然没能阻挡德军的继续挺进,但多少已经挫其锋芒,使德军失去闪击的速度力度。

从全局战略上,德军统帅部低估了已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苏联的战争潜力,更没有料到苏联的抵抗意志和恐怖的国防动员能力。一旦形成拉锯之势,至少在战略纵深和综合资源上德国撑不过苏联。

就具体战役而言,对德军最为致命的是,它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

莫斯科战役1941年10月开始,已经是俄国的秋天,秋雨绵绵道路泥泞,此时并没有飘雪。德军虽然突破了维亚济马苏军防线,但进攻态势已经不是闪击,战线和补给线拉长,使德军无法以足够的战术密度作战,锋芒不再。

到了11月,积雪达1米厚,苏军经过11月底-12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向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德军因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由于自信战事很快结束,冬装都没有准备,坦克和其它车辆因为冻凝成为摆设。

而得到中亚和远东援军的苏军则士气高涨。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早已习惯了寒冷,他们对枪炮使用了保暖套防冻润滑油;苏军有足够的冬装、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

1941年11月29日,德军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此时,苏军总兵力110万人,而德军有170万人,尽管德军兵力占优势,由于其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线并不稳固。

12月苏军发起总攻,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别廖夫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被俘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惨胜。它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这场战役并没有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况且在维亚济马一役中有58万被俘),只是击溃强敌驱赶之远离苏联的政治中心。莫斯科战役首次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提升了苏联军民的士气,更为重要的是,苏联赢得了西方盟国的敬重,得到了以英美等同盟国的陆续援助,西方盟国的优质物质也极大改善了苏军的武备。苏军在与德军的交手中,为后续的战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9.2






掌上三言两语


很多朋友认为莫斯科之战德军战败是因为苏联的天气和苏军的动员能力强大。

不可否认,俄罗斯的严寒确实给德军带来很多困难,但是根据一些资料解密,所谓严寒的作用仅仅是在德军从莫斯科城下撤退时才来的,为苏军反攻提供了条件。至于动员能力,很多朋友用数据说话,但是数据只对军事专家有用,还是不能让大多数军迷朋友所信服。并且受到政治体制弊端影响很长时间的苏联短期内即使做到全民动员,但是却不可能同时转化成战斗力。科普一下,因为战前的大清洗运动,大量党政军优秀干部被清洗,战前的苏军空有庞大的兵员和武器数量,但是军官团特别是合格的中基层指挥员十分缺乏,这就导致在战争初期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时惊慌失措,很多苏军不是弹尽粮绝而当了俘虏,而是自己放下武器主动投降。在莫斯科之战前期,特别是维亚济马之战后,苏军战前在西线的现役部队基本打光,朱可夫抵达前线后基本上是靠收拢从包围圈中侥幸逃出来的部队一步步抵抗德军的进攻,然后最高统帅部一面调集在远东的一部分组建于战前的部队到西线,一面突击组建新部队。

真正原因还是在于德军方面。

德军发动对苏战争前,对苏联的力量估计不足。认为苏军主力部队全部集中在西线,并且对于苏联的战争潜力也会有很大的误判。他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歼灭了西线的苏军主力,那么就可以重温在法国突破边境、直捣首都进而迫使苏联人放弃抵抗的旧梦。

对敌人的情况估计不足,准备自然也就不充分。德军一开始确实歼灭了数以百万计的苏军,攻占苏联欧洲部分的大量地区,但是苏军的抵抗却还没有停止,苏联首都莫斯科仍然还在千里之外,胜利对于德军来说还不是近在咫尺。

于是已经深入苏联领土的数百万德军还得继续向千里之外的莫斯科继续推进,后勤补给线和补给量也随着主力部队的推进而变得漫长而巨量。

给千里之外的数百万机械化军队提供补给,即使是在后勤系统自动化的今天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更何况是在70多年前的摩托化时代?

先是苏联的铁轨和西欧基本不同,作为陆权国家的德国自然离不开铁路的依赖,因此德军进入苏联后除作战外就是改造苏联的铁路。但是战事紧急,绝不允许后勤脱节,于是改用汽车。仅仅中央集团军群的汽车数量就达到70万辆以上!但问题又来了,苏联欧洲的公路也十分不发达,大多是土路,一下雨就变得和沼泽地一样泥泞。于是,德军汽车损耗和油耗与日俱增。

所以,不难解释为何德军在维亚济马之战后面对已经是残兵败将的苏军西方方面军依然进展缓慢,而苏联则从容不迫的动员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广大军民投入战争。

在莫斯科之战达到白热化的1941年11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得到的后勤补给仅仅只有需求量的一半,并且以弹药、燃料为主,德军这个体格强健的巨人正在因为失血而慢慢休克。到了11月底,德军终于扛不住营养不良的折磨,进攻势头在距离莫斯科一箭之地戛然而止。而刚刚由远东现役部队和莫斯科民兵部队转化而来的现役部队立即投入了反击作战,一口气将精疲力尽的德军驱赶到莫斯科数百公里之外。


大将军威武K


苏德战争可以是二战最经典的战役,也是最惨烈的,整个二战,最让人关注,因为在苏德战争中的出现了很多英雄,英雄都是在乱世中出现,时势造英雄,德军消灭了那么多苏军,为什么还可以反攻德国呢!


第一、苏联人口庞大

因为在苏联有很大的人口,在苏联有1.8亿人口,所以当人死去,但是在苏联国家有困难,很多青年人和老人都加入了队伍,很快补上了这个缺口。

第二、同盟国的支援

在苏联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了美国强大的支援,送给了苏联1000多的飞机,还有各种各样的军资,不然苏联不会那么打退德国的。

第三、苏联的领土过大

苏联的领土十分广袤,所以德国在攻打苏联的时候,因为打入苏联太深,所以军资跟不上,苏联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苏联就跟德国打持久战,拖垮了德国。

第四、得到老天爷眷顾

苏联虽然实力不差,但是也是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时候,用顽强的生命力,得德国拉到冬季再打,真好那年的冬季特别的冷。


风暴冰工厂


二战希特勒采用闪击战,先发至人,不宣而战地对苏联进行大规模进功,一开始就打了苏军一个瘁手不及,德军战果辉煌,但是随着苏军的顽强抵抗,和全军民的坚强战斗意志(在战斗进行中,斯大林举行了大阅兵,这极大了激发了全体军民与敌殊死战斗的坚强决心)并逐渐削弱和滞阻了希特勒的攻势,在多个战场歼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因为苏军可动员的力量达到了几千万人,所以虽损失了几百万军队,也还有强大的后备力量,以至战爭一直打到冬季,希特勒搞"闪击战"的目的是想速战速决,但沒实现。所以随着冬季严寒,德军后勤给养都跟不上,最后被全部歼灭。

因此,想要灭亡象苏联(俄罗斯)这样的大的战斗民族,是任何国家,任何统帅都不可能的。中国也一样,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灭亡中国!


帅爷爷64776167



俺是平民365


这就是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就是现在美国挤压也不松软,战斗下去,直至胜利!


唐家老大492


若是南方集群牵制西南苏军主力,中央集群乘歼灭西方面军胜利之势直捣莫斯科,九月中旬以前,德军势必占领莫斯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