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錮之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鬥爭

黨錮之禍——歷史上著名的政治鬥爭

宦官弄權從和帝時就開始了,慢慢地他們越發猖狂。尤其到了恆帝、靈帝時,宦官總攬了朝政,他們以權謀私,戕害大臣胡做非為,從而釀成了兩次迫害儒生的“黨錮之禍”。

(一)宦官得勢

和帝時,竇憲兄弟專權。後來竇憲圖謀不軌,被和帝與宦官鄭眾定計誅殺。之後,鄭眾因公被封大長秋,不久和帝又將其封侯,時常同他議論國家大事,東漢宦官專權自此開始。

安帝時,鄧太后臨朝,鄧騭任大將軍,掌握朝政。公元121年,鄧太后病死,安帝親政。宦官李閏、江京和安帝的乳母王聖等人合謀除去鄧氏一族後,安帝重用了宦官李閏、江京和閻氏外戚,由此開啟了外戚與宦官共同執掌朝政的局面。

公元125年,安帝死。劉保是安帝長子,理應是王位的唯一繼承人,可劉保登上皇帝之位卻頗為坎坷。當時朝政由閻後和其兄弟,還有宦官江京、樊豐等人把持。他們竟然密謀立劉懿為帝,不到一年,劉懿病死。以孫程為首的另一夥宦官共十九人,乘機起事,擁立廢太子劉保即位,是為漢順帝。順帝即位後,就封孫程等十九位有功的宦官為列侯,宦官成為順帝的親信重臣。

漢恆帝時,外戚梁氏專權。直到公元159年,在宦官單超等人的支持下,恆帝誅滅了梁冀,梁氏倒臺。恆帝掌權後,單超等五位有功的宦官同日被封為列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大權在握。

宦官掌權後,他們倚仗權勢巧取豪奪,聚斂財富,紛紛修建豪華住宅。他們對權力和財產的貪婪以及對人民的兇殘,與外戚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再加上這些人道德修養低下,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老百姓非常痛恨他們。

(二)第一次“黨錮之禍”

東漢宦官專權不僅使朝政日益黑暗,而且還阻斷了當時讀書人的仕途。選舉、徵辟制度都是按照宦官的意願行事,這嚴重地侵奪了讀書人入仕的權力。在入仕無門的情況下,太學生就與當朝不滿宦官專權的士大夫們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反對宦官專權的政治力量。他們“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即互相標榜);品核公卿,裁量執政”,形成了所謂的“清議”運動。

公元153年,全國有三十二個郡和封國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和蝗災。為了更好的瞭解災區情況,恆帝下詔命侍御史朱穆為冀州刺史前往查看。朱穆到了之後,就據實向恆帝報告了災區的情況,並彈劾了當地的一些貪官汙吏。不久,宦官趙忠的父親去世,趙忠將棺材運回故鄉安葬,並偷偷做了一套只有皇帝和王侯才准許穿的玉衣來裝殮父親。朱穆知道此事後,以“僭越規制”為由,將趙忠父親的墳墓挖開並劈開棺木查驗,果然如此,隨後便逮捕了其家屬治罪。趙忠遂向恆帝哭訴,恆帝下詔將朱穆送至廷尉治罪,罰他到左校做苦役。

此事引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學生請願運動。在太學學生劉陶等人的帶領下,數千人集體在皇宮前上書請願,為朱穆申冤。經過一番考慮後,恆帝只好赦免了朱穆,並將其釋放。

太學生的活動得到遍野上下官僚和士人的支持,官僚也藉助學生的力量以反對宦官。就在反對宦官的政治浪潮日益高漲時。以“張成事件”為導火索的“黨錮之禍”發生了。

公元166年,有一個名叫張成的術士,與宦官來往密切,常常自稱可以未卜先知。有一天,中常侍侯覽對他說,恆帝不久就要大赦天下。張成回去後,故弄玄虛地對人說,皇上不久就會下旨特赦天下,有人說他在胡說八道。為了驗證自己的高明,他唆使兒子把那人殺了。第二天,皇上果真大赦天下。張成驕傲的四處張揚說:怎麼樣,我的預測靈驗吧,放心,我的兒子是不會受到懲罰的。

李膺知道此事後,非常憤怒,遂下令處死了張成的兒子。於是宦官侯覽等就以此事指使張成弟子牢修上書,誣告李膺等養太學遊士交接成一黨,誹謗朝廷,惑亂風俗。

在宦官的蠱惑下,不辨是非的恆帝下詔。命令郡國逮捕“黨人”,羅列罪名。於是李膺、陳塞等二百多人被捕,還有一些太學生也都被下獄嚴訊。李膺等人在獄中交代黨人時,故意牽引一些宦官子弟,宦官也擔心受到牽連,不敢再堅持處罰李膺等人。加上外戚竇武也對宦官專權很不滿,便與尚書霍諝均上疏為“黨人”訟冤。

公元167年,恆帝大赦天下,李膺及“黨人”二百餘人皆免歸鄉里,書名三府,禁錮終身,不得為官。

(三)第二次“黨錮之禍”

在第一次黨錮事件發生時,面對宦官集團的殘酷迫害,那些正直的官僚和儒生沒有退縮。相反,他們互相激勵,“清議”的浪潮更加高漲。雖然第一次黨錮事件後。“黨人“被禁錮不得為官,但他們的名聲卻比當官時更大。

公元167年,恆帝病死,由於沒有子嗣,在竇皇后的主持下,立年僅十二歲的劉宏繼位,為漢靈帝。竇武被升為大將軍。竇武為人比較清廉,他經常把得到的賞賜給太學諸生,或是購買糧食施捨給貧民。他反對宦官控制朝政,支持“清議”。靈帝即位後馬上任用了陳蕃為太傅,並重新提拔了一些名士。

這時宦官曹節、王甫等人的勢力也日益膨脹,他們的私人生活也愈加腐朽荒淫。侯覽、曹節等人與靈帝乳母等相互奸姘,穢亂宮廷,操弄國柄。

陳蕃很厭惡這些人的行為,於是上書請求竇太后下詔除掉宦官,但是並沒有被竇太后採納。於是,陳蕃秘密拜見竇武,共同謀劃誅除宦官。他們先從一些地位低但卻惡行昭著的宦官開刀,誅殺了管霸、蘇康等人。接著,竇武等人準備進一步行動,但最終因機密洩露被他們先發制人,劫持靈帝和太后,然後以皇帝的名義收捕竇武。竇武發北軍數千人征討,與王甫率領的千餘人對陣。最後,竇武被圍自殺,陳蕃等人也遇害。

從此,宦官氣焰更加囂張,對黨人的迫害變本加厲。

山陽郡(今山東鉅野南)東部督郵張儉曾兩次上書舉奏,宦官侯覽家族的人橫行鄉里,殘害百姓,請求靈帝下令誅殺侯覽,並將其強取的財產沒收。侯覽知道後,唆使無賴朱並誣陷張儉與郡裡的二十四人結黨準備起兵反叛,並勸說靈帝逮捕張儉。荒唐透頂的靈帝不問青紅皂白就下令追捕張儉等人。

在眾人的幫助下,張儉歷經艱險逃到了塞外。沒有抓到張儉,宦官們就肆意捕殺幫助張儉脫離險境的人,並下令抓捕一直同宦官作對的所謂“黨人”。於是第二次“黨錮之禍”發生了。

公元168年十月,曹節上奏靈帝,讓他下令逮捕李膺、杜密等百餘人,結果李膺被捕後死於獄中,其子弟、親戚全部被削職為民。杜密等人也被殺害。他們的家人或被殺或被流放。此外,有人藉機報復,地方官員濫捕濫殺。結果被殺、流放、下獄的人多達六七百人。宦官們又幾次興風作浪追捕黨人,黨人之獄遍及全國。

公元172年,宦官又將天下豪傑及儒學有行義者千餘人指為“黨人”,並大肆迫害。公元176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訟冤”。靈帝看後大怒,下令將曹鸞拘捕入獄,後在宦官的指使下用棒槌將其活活打死,並誅殺了“黨人”眾多親戚。

接著,漢靈帝在宦官的挾制下。又下詔各州郡,對那些“黨人”門生或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全部免官禁錮,並連及王族。

經過這場浩劫,天下有氣節的儒生幾乎被一網打盡,而東漢的局勢也更加的黑暗和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