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前世今生

成立初期(1908年~1937年)

1908年,唐文治擔任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校長, 設立電機專科,預科一年,專科三年(1918 改為本科四年制)。為國內大學中最早的電機工程學科的學校,從此開啟了我國電氣工程高等教育的先河。初期聘請美籍教授謝爾頓任電機科科長,並建造電機實驗室,後又增聘請湯姆生為教授。

1921年,交大北京學校的郵電班調整至滬校,複稱電機工程科,分電力工程、有線電信、無線電信3門。第一次出現“電力工程”。

1928 按交通部訓令改稱電機工程學院。

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交大主體西遷辦學。

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前世今生



抗戰時期(1937年~1946年)

1937年,國立交通大學重慶分校招生。

1938年,成立工學院, 按教育部建制將電機工程學院改稱電機工程系,隸屬於工學院。

“八一三”事變後,電機工程系隨校遷入法租界。

1940年,位於上海租界的交大被迫接受汪偽管轄後,不少師生不願合作,憤而離校。同時,遷到重慶的交大分校升為總校,積極為離開滬校的師生提供內遷的條件。不久,師生紛紛背起行囊奔赴大西南。

在西遷重慶的6年時間裡,國立交通大學在日機的連年轟炸下,在艱苦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出了21名院士。

1943年,重慶總校創設電信研究所,招收大學電信門畢業生,研讀兩年後授予碩士學位。交通大學首先成立研究院學部。

1946年,隨交大總校重新回到上海。


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年~1960年)

1952年,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同大學、震旦大學四校電機系及滬江大學物理系電訊組,交通大學電信科、上海工業專科學校電力科等校電機科系合併組成交通大學電機系,分設電工器材製造、電力工程、電信工程3個系。當年起連續兩屆本科三年級提前畢業,並加設專修科,學制兩年。

新中國高教重點發展工業和師範教育,1952年起,一批綜合大學如清華、浙大等改辦工科,老牌工科大學只有交大、天大和哈工大。

院系調整後工科大學實力最強的3所:交大、清華和哈工大,教授交大最多。

遷校當然首選交大,要在西安第一個建萬人大學,發展原子能等尖端專業。這也成就了後來的另一所電氣名校-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的精華大部西遷,所以西安交大的同學一直都認為他們才是交大的正宗傳承。

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科的前世今生

1957年,電工器材製造與電力工程兩系分設上海、西安兩地,留上海的部分與新建的上海造船學院船舶電氣系,以及籌建中的南洋工學院電機系合併。

1958年,上海部分電工器材製造與電力工程兩系合併,名稱仍沿用電機工程系。

1972年,恢復原電機系建制,次年改稱電力電機系,招收工農兵大學生,學制三年。

1974年,招收工農兵研究生一屆,學制兩年。


恢復高考至今(1977年~至今)

1977年,恢復全國統一入學考試,本科學制四年。

1978年,再次恢復招收研究生,學制兩年半;

電機系與自動控制系、計算機系合併,組成電工及計算機科學系;

電機工程系自主擴充成系,各系再下設專業;

其後,電類各系合而為院,電力工程系設電機、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技術及設備3個專業,隸屬於電子電工學院。

1987年,成立電力學院,設4個系(電力工程系、電機工程系、信息與控制工程系、能源工程系)和一個電力科學技術研究所。

1999年,能源工程系併入動力學院,電機工程系與電力工程系組成電氣工程系,電力學院下設電氣工程系和信息與控制工程系。

2002年,電力學院與電子信息學院合併成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力學院變成現在的電氣工程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