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太極拳圖說-太極十三勢

陳鑫太極拳圖說-太極十三勢

《陳氏太極拳圖說》(以下簡稱《圖說》)是一代宗師陳仲甡(1809-1871)之哲嗣陳鑫(1849-1929)先生所著。先生之父“平生戰功累累,嘖嘖人口,皆根於精太極拳也。陳鑫先生的這本《圖說》雖名言拳,然書中道、釋、儒、醫無不涉獵,這在其它武術書籍中則不多見。尤以太極、易理闡釋拳理、拳法並貫徹始終,實意為後學剖白太極拳理法之根本。

第一勢 金剛搗碓。

只一勢言太極陰陽之理皆具。

第二勢 攬擦衣、單鞭、金剛搗碓共三勢。

太極生兩儀也,繼以金剛搗碓旨不離宗。

第三勢 白鵝亮翅、摟膝拗步共二勢。

兩儀生四象也,白鵝以起其勢,摟膝拗步象乾坤坎離四卦之位。

第四勢 初收、斜行拗步共二勢。

四象生八卦,斜行象兌震巽艮四隅之卦。

第五勢 再收、前堂拗步、掩手捶、金剛搗碓共四勢。

本其蓄精以至出精,終於復歸太極原象。

第六勢 披身捶、背折靠、肘底看拳、倒卷肱、白鵝亮翅、摟膝拗步共六勢。

其中倒身法、背身法、屈身法、退行法,皆此勢中變格無不具。

第七勢 閃通背、演手捶、攬擦衣、單鞭共四勢。

是倒轉身法,以歸平衡身法。

第八勢 上雲手、高探馬、左右插腳、中單鞭、下掩手、二起腳、獸頭勢、踢一腳、蹬一跟、掩手捶、小擒拿、抱頭推山、單鞭共十三勢。

雲手橫行法;

左右插腳踢蹬皆言足法;

下掩手伏身法;

二起腳飛身法;

抱頭推山合身法;

中單鞭手足齊用法;

踢蹬兩大轉身法;

小擒拿偷步法;

獸頭勢護頭、護心、護膝法。

以上十三小勢是與群敵交手大戰一氣,承接不能割斷、無間可停故共合為一勢。

第九勢 前招、後招、野馬分鬃、單鞭、玉女穿梭、攬擦衣、單鞭共七勢。

前、後招是前、後相顧手法與眼法;

野馬分鬃披身法連進步法;

玉女穿梭右轉身法,平縱身法;

單鞭氣歸丹田,平心靜氣法。

以上七勢亦是交手法。

第十勢 中雲手、擺腳、一堂蛇、金雞獨立、朝天蹬、倒卷廉、白鵝亮翅、摟膝拗步、閃通背、掩手捶、攬擦衣、單鞭共十二勢。

擺腳是橫腳打法;

跌岔是低身法;

金雞獨立、朝天蹬是高身法、用膝法;

以下七勢皆重出不必再贅。共十二小勢亦是一氣相連不可割斷,故合為一勢。

第十一勢 下雲手、高探馬、十字腳、指襠捶、青龍出水、單鞭共六勢。

十字腳即十字靠也;

指襠捶者制命法也;

青龍出水跳躍進身法,不必轉身亦是縱法。

第十二勢 鋪地雞、上步、七星、下步跨虎、共三勢。

鋪地雞展左腿坐地身法;

上步七星前進上步法;

下步跨虎上下相顧身法。

以上三小勢算一勢。

第十三勢 擺腳、當頭炮共二勢。

擺腳是倒轉身法,上掤下打法;

當頭炮是護臉、護心法。

以上合之共十三勢始以文象起未以武象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