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陳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新四軍老戰士,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人物生平

戰爭時期

陳毅,1901年8月26日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就讀於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現成都工業學院)。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參加中國留法學生的愛國運動,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回到四川家鄉,通過與蔡和森通信,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到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學習,並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陳毅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五師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湘南起義。

中國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黨代表;中國工農紅軍(初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師長、軍委書記、政治部主任、前委書記;第六軍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贛西南特區委員會書記;第二十二軍軍長;江西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西方軍總指揮;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新4軍分會副書記、新4軍第1支隊司令員、江南指揮部指揮、蘇北指揮部指揮、華中總指揮部代理總指揮、新4軍代軍長、新4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國共產黨華東軍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建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歷任:華東軍區司令員、上海市市長、第三野戰軍司令員。

在上海市任職期間,曾著手解決了通貨膨脹問題,並下令對上海文藝界作出保護。1954年任國務院副總理,並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8年2月起兼任外交部部長。1959年起任第三、第四屆 中國政協副主席。1966年1月陳毅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副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中央委員。

人物逝世

1971年1月16日,陳毅腹痛加劇,發現患有腸癌。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 在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追悼會,毛澤東到達現場。逝世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他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

主要功績

主要戰役

  • 黃橋戰役

1940年9月30日,國民黨調集部隊,對江蘇省泰興縣黃橋地區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發動進攻。黃橋戰役進行時,八路軍第5縱隊從淮陰地區南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部隊東進至運河,在戰略上起了策應作用。此役歷時4天,共殲國民黨軍隊1.1萬餘人,俘虜官兵4000餘名,繳獲軍用品甚多。新四軍傷亡900餘名。這次戰役,對反擊國民黨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役。為蘇中、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打開了華中抗戰新局面。

  • 孟良崮戰役

1947年4月,蔣介石在進攻延安的同時,調動40萬人向山東解放區進行“重點進攻”,陳毅、粟裕等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作戰,殲滅國民黨2萬4千多人。5月上旬,國民黨軍復由臨沂、泰安一線,分左、中、右三路向沂蒙山區進攻,壓迫華東解放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華東解放軍以部分兵力分別鉗制國民黨的左右兩翼,而以主要兵力實施中間突破,即選擇了冒進突懸的中路敵人,實行猛烈的圍攻,經過5月13-14日的浴血戰鬥,陳毅率軍將國民黨素有“王牌師”之稱的整編74師全殲於孟良崮山區,此戰共斃傷俘虜國民黨3萬2千多人,該師師長張靈甫亦被擊斃,這就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也是後來小說《紅日》的歷史題材。解放軍打退國民黨對沂蒙山區的第二次進攻,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7月,陳毅率軍再次打退了國民黨的第三次進攻,國民黨被迫西撤。

  • 淮海戰役(1949年)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這時,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為書記,統一指揮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發起。解放軍經過66天的戰鬥,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

  • 上海戰役(1949年)

上海戰役是陳毅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他指揮的最艱難的戰役。國民黨大部分軍隊退集到了上海,蔣介石要求指揮這三十萬軍隊的湯恩伯堅守六個月,等待美國人出兵救援,陳毅指揮的第三野戰軍已經達到了上海。

陳毅擔當上海市市長;共產黨軍隊極力將國民黨調到外圍陣地加以殲滅,以輕武器攻佔城市,取得了勝利,前後15天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陳毅

軍事思想

陳毅的軍事思想研究,在中國現代軍事思想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陳毅傳》編寫組撰寫、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當代中國人物傳記·陳毅傳》,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陳毅軍事文選》,是研究陳毅的軍事思想的重要依據。軍事科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思想》中,收有《陳毅的軍事思想》及其重要著作的條目。

人物評價

陳毅逝世後,毛澤東親自參加追悼會。追悼會前,毛澤東同張茜和他們的子女談話中說,陳毅是好同志,並高度評價陳毅一生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的貢獻;肯定陳毅是執行中央路線的,是能夠團結同志的。毛澤東還向在場的一位外賓說:“陳毅是支持我的;林彪是反對我的,跑了,摔死了。他也是反對陳毅同志的。”

周恩來在悼詞中頌揚陳毅一生堅持戰鬥,堅持工作,努力為人民服務。

朱德寫詩哀悼陳毅:“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

董必武在挽陳毅詩中寫道:“棟折吾憂壓,伊誰繼直聲”。

人物作品

陳毅主要詩歌作品哭阮嘯仙賀昌

三十五歲生日寄懷

梅嶺三章

十年

孟良崮戰役

青松

紅梅

幽蘭

含羞草

題西山紅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