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華野首長原來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陳毅、粟裕分別是這三個數字

華野首長原來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陳毅、粟裕分別是這三個數字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對陳毅、粟裕和華東部隊而言,魯南的春天已經到來。

1947年1月23日,經過長達四個月的曲折,華野、山野正式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任副政治委員,華野下轄11個步兵縱隊,1個特種兵縱隊。

華東野戰軍(亦簡稱華野)被列入解放軍序列,新四軍、山東八路軍的番號從此停止使用。

自蘇南抗日起,陳毅、粟裕就是很好的搭檔,如今他們又組合到了一起,而且隨著勝仗連連,兩人無論私下關係還是工作配合,都日益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攻克棗莊,第一師繳獲了一輛周毓英乘坐的美式吉普,陶勇把它送給粟裕乘用,粟裕又轉送陳毅。

兩軍合編以後,原華中部隊按照老習慣,仍稱粟裕為“粟司令”,粟裕馬上糾正:“我現在是副司令員,怎麼還叫粟司令?華野只有一個司令員,沒有兩個司令員,應當叫我副司令員。”

後來還是華野參謀處的人聰明,給華野首長一人編了一代號,比如陳毅是501,粟裕是502,譚震林是503,粟裕覺得這個法子不錯:“很好,又順口,又保密,又好寫,以後就叫我502好了。”

華野首長原來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陳毅、粟裕分別是這三個數字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在軍事指揮上,大政方針主要由陳毅決定,具體戰役指揮則交粟裕負責。戰役一打響,陳毅就常常離開指揮室,還說:“我離開這裡很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報告,延誤時間。”

一旦粟裕在指揮上遇到什麼故障或困難,只要跟陳毅一說,陳毅就拿起電話:“粟司令的意見就是我的意見,你們堅決執行。”

後來毛澤東在延安面告饒漱石:“陳粟不可分,陳粟合則勝,分則敗。”他交代饒漱石要親自向下傳達。

由陳、粟聯手指揮的華野越來越強,仗也越打越大。

宿北和魯南兩役,在讓薛嶽損兵折將的同時,也把陳誠的目光完全吸引過來。

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時任國防部參謀總長。僅在抗戰時期,他就指揮過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鄂西會戰等超大規模戰役,要論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和經驗,他並不輸於薛嶽,而其所處職位和經歷,又使他有著薛嶽所不具備的戰略眼光和視野。

華野首長原來每個人都有一個編號,陳毅、粟裕分別是這三個數字

(電視連續劇《粟裕大將》)

陳誠多次到前線視察,逐漸看出津浦、隴海兩線的交叉地帶,也就是山東解放區,已成戰事重心。

這當然是因為位置太過顯要之故。

津浦、隴海兩線是聯合海陸,貫通中國南北東西的兩大動脈,誰只要控制住這兩大動脈,就能做到進退自如,可攻可守,即便其它地方“小有疾患”,也不影響大局。

延安總部對此洞熟於心,投入這方面的兵力也特別多,除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外,還有劉伯承、鄧小平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兵力配置已佔到解放軍總數的一半以上。

陳誠自然不肯相讓,在他的建議下,蔣介石親自主持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提出要“15天澄清魯南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