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游牧政权的游牧文明和皇权专制政权的农业文明都是有致命缺陷的文明,但相比较而言,游牧文明的缺陷更大一点,农业文明更高级一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个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叫中山国,中山国本来是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自然也长于骑马作战,但却心向中原文明,进行了大师汉化,结果使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而赵国作为中原诸侯国却向北方胡人学习推行胡服骑射,改革服装和作战方式,最终消灭了中山国。

这个史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入主中原的游牧政权,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然后就是患上中原文化的毛病,最后汉族的东西也学不好,自己强悍的军事风格也丢掉了。

春秋战国的强国基本都是不纯正的中原人国家和信奉的都不是传统的中原文化,西边的秦国有部分的西戎基因,南方的楚国有南蛮的强悍基因,北方的燕赵有北狄的铁血作风,东国的齐国本来就是尚武的东夷的故土。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在乱世,军事强国自然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至少不会吃太大的亏。反过来在太平盛世,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国家会更加有秩序、社会也会更加稳定。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首先我们来看下游牧文明为什么容易被汉化。

游牧文明是比较低级的文明,以放马捕猎为生,自身没有获取其它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交换或抢劫来实现对其它资源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所以在历史上游牧民族要么和汉族政权进行互市,要么就是加大对汉族边关地区的抢掠。因为天生的特点,他们的骑兵对中原的皇权专制国家的步兵就是压倒式的优势,两军交战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政权的不稳定性。因为游牧文明比较低级,没有明确的王位继承制度,所以自认为可以接替王位的人就比较多,所以政权更替就比较频繁。另一方面过于依赖自然环境吃饭,如果水草不好或天灾,就容易受到很大影响。与天斗,与狼群斗,让游牧民族的人们寿命很短,生活很苦。契丹、辽国和金国都是这样的国家。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相比之下,农业文明下的汉族政权就好的多了。他们很容易向往汉族政权统治模式。当他们有机会入主中原后,就基本会放弃原有的游牧文化,学习和接受更先进一点的农业文明,以便于维持政权稳定和生活稳定,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认同感。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然而,有句话说,窗子打开了,新鲜空气进来了,苍蝇蚊子也进来了。

学习了农业文明的游牧民族,也是如此,学了农业文明的优点,自然也学了不少农业文明的缺点。

农业文明是皇权专制国家的存在的基石。

皇权专制国家对人的地位排序如下:士农工商。也就是说读书人第一,农民第二,手工业者第三,商人第四。

皇权专制制度能够稳定统治的前提就在于,对广大人民进行洗脑和控制,从而保持国家的稳定。读书人是国家统治的工具,农民是提供给国家资源和士兵来源的工具。手工业者和商人则不是必需品,并且它们如果发展壮大了,很容易冲击国家政权稳定性,所以皇帝们对他们一直很警惕。

历史上游牧政权占领中原后,为什么容易被中华文明同化而亡国?

为了实现国家的稳定,就对除了皇帝的其它人进行欺骗和洗脑。压制所有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势力,这中间最主要的就是军事势力。军方的人一旦动了夺权的心思,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皇帝们又想军人能打仗,对怕军人夺权,就开始弱化军官的地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帝国最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当兵和当军官。缺少了人才的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就大大下滑。

军队战斗力下滑,外族势力就容易入侵成功。对帝国最大威胁的力量就从国内势力变成了国外的势力,最终就极有可能在内餐忧患中被亡国。历史上的游牧入侵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和结束的。元朝灭宋朝、清朝灭明朝都是如此。

因此说,游牧民族汉化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都不如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开放有生命力。历史最终的走向一定是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胜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