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9终破:年货行情,反弹并非反转,注意节奏快进快出!


2449终破:年货行情,反弹并非反转,注意节奏快进快出!



2449终破!

熊市下半场的新阶段——破政策底探市场底。

自18年10月19日政策底2449诞生以来,马犇就连续发文提示2449必破,中间伴随着怀疑,讥讽和谩骂,但马犇写文章只是根据自己的逻辑,策略,指标写自己真实的看法,而非根据投资者的喜好,更是不是把残酷的股市当成娱乐圈来愚弄投资者。


2449终破:年货行情,反弹并非反转,注意节奏快进快出!



投机市场生存第一法则,就是在市场中要杜绝一切喜好。你的喜好,往往就是市场诱惑你死亡的陷阱!

就拿马犇近来一直在怼的A股“伪价值投资者”来说,这些人就是深深的陷入自己的喜好中。

伪价值投资的本质就是传销,就是拉人头,就是把A股市场中所有有相同喜好的投资者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当然没有这个喜好的投资者也会被复利,巴菲特,以及各种洗脑,简单说,茅台800元的时候一定是A股价值投资者最多的时候。

上周的文章说,巴菲特在苹果上翻车了,未来A股的价值投资者也会在茅台上翻车,这个是客观规律,熊市下半场,还会有更惨烈的流动性和韭菜危机,什么模式的投资都得推倒重来,拭目以待。

好了,还是来说市场,大家目前一定非常非常想看到马犇对于接下来的市场的看法。

无论是破政策底2449,还是上证50,中证100破位,白马权重蓝筹补跌开启熊市下半场,都在马犇每篇文章的逻辑推演中。

在1月1日文章《修罗道场:2019投资策略,春季行情攻略!》中,马犇对于19年行情的基本推演就是

破政策底2449——年货行情——春节——春季行情——继续探底寻底——市场底部2049附近——长期的磨底——新一轮大牛市。

马犇不是算命跳大神的,只所以有这样的推演,是投资必须搭建一个时间框架,有了大的框架才好在接下来的行情中修复和完善。

就像做短线,必须先判断这波行情的级别,18年每波反弹行情的级别都是60分钟级别。自上周文章《2449岌岌可危:不破不立,继续控制仓位,等待恐慌杀跌后的机会!》开始,马犇对跌破政策底2449之后的年货行情的级别预判就是60分钟级别的。

今天一根拔地而起的长阳,很多秣马厉兵等待已久的朋友急切的问马犇,现在是不是踩踏着这些斩仓割肉者的尸体去斩获他们抛弃的粮草辎重和金银细软时候?

下面来一一分析

首先在前面文章,马犇给了大家一些年货行情的信号

1.跌破2449政策底,杀的越狠,年货行情力度越大

2.国家队进场,机构回流,必须有真金白银

3.放量大涨或放量大跌,关键是放量

4.拔地长阳站上5日线

5.主力热点,主力热点的赚钱效应


跌破2449政策底是最起码的,今天跳空低开直接刺破,最低2440随后展开了一波反弹。

参照上面的信号,有几点不足,首先破2449点之后下杀的力度不够,刚打到2440国家队就直接护盘拉升,主要是可能怕若不及时护盘会崩盘吧,因为昨天明天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毕竟2449也算是遮羞布。

国家队进场,机构回流资金方面还可以,算不上可圈可点,至少有真金白银,但从分时来分析的话,明显就是上午国家队护盘机构资金回流的较快,下午就是游资在折腾了。

成交量配合的不是很好,成交量沪市1300多亿,深市1800多亿,对于这样的波动和涨幅,有点少,所以成色打折扣。

沪市长阳站上5日线,10日线,这个不错,可以加一分,这样至少技术面30分钟级别的反弹是有了。

主力热点,说到主力热点,竟然还是券商股,马犇最近文章反复提到,券商是上波政策底2449发动的主力板块,想着这次肯定不会简单的复制,但今天确实是简单的复制,简直是完全照抄,今天券商板块大涨8.84%,涨停潮,成交274亿元。

不但券商是照抄10月19日,22日政策底的走势,而且大盘基本也是照抄上一波走势,盘面上的轮动基本也一直。券商带动银行,保险,而银行保险股中都是次新+在领涨,真正的大块头反而表现一般。

而机构扎堆的大消费股也基本是打打酱油跟涨;游资方面呢,上一波游资折腾的是创投股,5G,这波恰恰这两个热点这两天正在收割,所以猛干了军工股。

盘面基本就是这样,但复制上一波的力度,无论是成交量还是强度,赚钱效应,人气都有不及。

就拿主力热点券商来说,券商上一波行情的套牢了一大批,成交高峰是347亿元,这波想要走一波,至少要把上一波站岗的给解套了,就马犇看来,难!上一波券商是国家队出其不意的杀的市场基本很少都薅国家队羊毛的,这波不一样,里面都是薅羊毛的。

总的来说,行情聊胜于无吧,目前暂仍按60分钟级别的超跌反弹来做,高度不会超过上波。对于那些吵吵着反转了,牛市来的了,马犇都不想多说,熊市吃的就是这类人,股市吃的就是这种人。

股票,说白了只有四个字:级别、节奏。

周末应酬,今天就这样了,先分析了市场60分钟反弹级别,明天在给大家分析,如何抓准节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