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看《無名之輩》有感:劇本千萬別拿給太多人看

轉自:編劇幫(ID:bianjubang)文:玉茗


補看《無名之輩》時,我有三處落淚的地方。一是兩個笨賊幫馬嘉旗圓死前心願,一是馬嘉旗和哥哥隔著門說話,一是最後混戰警察不管事,一群少年衝了過來。

補看《無名之輩》有感:劇本千萬別拿給太多人看


在少年們衝出來時,彈幕上很多留言表示畫風突變很減分,但我偏偏覺得成年人可以放著不管的時候讓不知輕重的小孩子衝上去尤其現實,少年義氣比成年人的正確更好看。被大家詬病的多線敘事、結構、人物動機、邏輯等,導演也無意做這方面的重點。在那個屋子裡的時候,電影已經做了很充分的表達,有悲憫、有無奈,也有詩意。

影視作品的好壞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大部分的觀看感受共識,和小部分的藝術審美差異。作品好不好,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判斷,但這越來越不重要,越是大部分的共識越不重要。

評估就是預言加瞎蒙


以大眾喜好和結果論來倒推影視製作理念,無疑是倒退。研究用戶喜好只是為了讓影視作品在表達藝術理念時讓更多的人看到和接受,而不是用來指導和決策一部作品。從業者要從專業角度來創作,藝術水準上,從業者必須高於受眾。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他們喜歡給劇本提意見,認為自己是從普通受眾的角度來評價劇本好看不好看。術業有專攻,如果普通受眾都能來看劇本提意見,那還要專業院校戲文系幹什麼?觀眾能決定電視臺哪個劇好看,難道就讓觀眾去寫劇本嗎?實際上,從劇本到成片,中間不知道隔著多少普通大眾不懂的專業流程和操作。

補看《無名之輩》有感:劇本千萬別拿給太多人看


評估這個工種簡直就像神棍,其實根本沒有規律可循的一件事,偏偏還要說出一二三四,不就是預言加瞎蒙嘛。我們團隊曾評估過一部劇,雖然實際播出結果和我們的評估結果一致,沒火沒流量,但基本上屬於瞎貓碰上死耗子。我找出兩個團隊寫的評估意見,自己都看得汗顏。有一條意見說某某角色非常複雜,對演員表演有難度,這也能成為它不好的原因?角色塑造得不好說不行,塑造得太好了又擔心演員演不出來。

好作品評估不出來


很少有人可以在文本階段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為評估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每一次都需要拿出之前的意見和最後播出的成片來對比反思,年復一年才會練出評估的真本事。能做到這些的人在行業裡很少,大部分人磨鍊了幾年,打個基本功就轉行了。

這個崗位留不住人才,真正做得好的去做策劃、責編,再好點就做編劇、製片人,評估崗位都是一茬一茬的新人。所以編劇也別抱怨總是新人給你們提意見,有經驗的人留不住啊!只有這個崗位真正被尊重了,才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人才,他們才會有工種自信心,想在這個崗位上走很遠。

補看《無名之輩》有感:劇本千萬別拿給太多人看


在我面試策劃崗位的人裡面,50%以後想做編劇,30%想做製片人,只有5%說自己做不了編劇也做不了製片人只想好好做策劃責編,還有15%沒想好要做啥呢!

對於評估這個崗位來說,可以存在,但不是決策依據。通過評估,可以快速篩選及格分以下的作品,但80分以上的好作品,就不是評估出來的了。真正的精品必須是個人意志的表達,且這個表達的編劇遇到了一幫和自己品味相投的導演、演員、製片,然後一起做出來一部集體共同想表達的東西,絕非外人對此指手畫腳可以完成。

劇本千萬別拿給太多人看,越看問題越多,自己做、自己懂、自己決策、自己執行,或者交給懂你劇本的人來執行比啥都重要。沒有完美的劇本,只有你想要的劇本。

然而現實是:一切,又都是命。

主編 | 劉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