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週末看了最近很火的電影《無名之輩》,一開始聽名字覺得它平平無奇,但看完後心中五味雜陳。多線敘事,通過一把老式槍械,把西南一座小城裡的一群小人物給聯繫了起來:兩個憨匪、失敗的保安、癱瘓的姑娘、欠債的老闆……普通人的卑微、執著,無奈的精彩、瘋狂的堅持都寫進去了。

(本文含少量劇透)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電影的關鍵人物是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這個角色,馬先勇把片中所有的人給串聯起來,他是被憨匪挾持的癱瘓女子的哥哥,工地老闆的兒子是他女兒的同學,警察先生是他的前同事,而兩個憨匪的把柄也在他的手上。

馬先勇算得上是個生活的失敗者,因為酒駕害得妻子喪命、妹妹高位截癱;借錢買房結果開發商出了問題要不回首付款;女兒始終對他懷恨在心,想要斷絕親子關係;協警的工作還因為酒駕丟了,只能當個保安……生活被他過得傷痕累累。

今天主要想說的是馬先勇作為父親的身份,是因為他太像我爸了,看起來是個整天渾渾噩噩的油膩中年人,脾氣說來就來。

1、“落魄父親”——馬先勇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一開始馬先勇就以“保安”的身份出場,雖然前幾年努力考上了協警,但一場酒駕導致的車禍讓自己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但他並不接受當前的命運,在工廠發現了一把槍,急著向從前的同事邀功,卻發現槍丟了,便選擇靠自己的力量去調查事實的真相。

與女兒的相處是馬先勇另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看得出他很愛女兒,但就像大部分父親一樣,不懂得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愛。

在女兒因為車禍事件一直記恨他時,他卻認為自己是父親這件事是一成不變的,不需要和女兒解開彼此的心結。

電影中有三個片段令我印象深刻:

女兒馬依依的老師千催萬趕地讓馬先勇去交學費,他賒賬買了幾斤棗給老師送去,過程中發現依依申請了住校,而他剛剛借款買房子手頭很緊,委屈求全地哀求老師是否通融一下。

馬依依在門口聽到了全過程,覺得如此低聲下氣、胡攪蠻纏的父親非常讓自己丟臉,就跑了出去。馬先勇對於依依申請住校這件事也很生氣,追到她之後,在大庭廣眾之下,就對著依依一頓打。即使依依的同學還在一旁勸阻:

“給依依一個面子吧。” 馬先勇依舊我行我素地繼續打女兒。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第二幕是在派出所門口,女兒無意中遇到馬先勇因“嫖娼”被抓,而馬先勇的第一反應是:“你怎麼在這裡,你快回去。” 沒有解釋,只有責備,一副大人的事情你別管的腔調。回應父親的,是依依漲紅著臉的一句:

“你對不起我媽!” 以及狠狠地扇父親的一耳光。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還有一個鏡頭是妹妹馬嘉祺在決定自殺前對哥哥說的話中有一句是這樣的:“依依都這麼大了,不要再打她嘍。”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心態:

覺得孩子還很小呢,什麼都不懂,所以不需要和孩子交流。平時交流父母都以主導者的語氣,稍稍不如意就態度變硬,或者像馬先勇一樣的口頭謾罵和拳腳伺候。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馬依依是在這樣的父愛下成長的,特別是在家庭陷入危機,父親沒有主動承擔起賺錢養家的重任,而是執著於自己當協警的夢想。馬依依眼中的父親是自私的、不上路、低微,並且還嫖娼、家庭暴力。心中對父親懷有的憎恨,需要漫長的過程才可能和解。

每一種人與人之間觸及靈魂的深刻感情,都是從理解對方開始的,就像在片尾,馬先勇為依依擋下了一槍,又中了憨匪的一槍,依依抱著父親痛哭,還把一本寫著自己名字的作業本給父親看。雖然他是個渺小的保安,卻是她最驕傲的爸爸。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2、不表露的愛,孩子是感知不到的

曾問過一群孩子,你們是怎麼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你們的呢?

“我下樓去幫媽媽買醬油,買回來她看到我沒把瓶子打破,完好地買回來了,零錢也算得對,就誇我說好兒子,能幫媽媽幹活啦!那時我特別高興,我覺得媽媽特別愛我。”

“我看見別人有給媽媽耳朵上戴一多花特別好看,有天幼兒園發了一朵鮮花,我拿回家第一時間就送給了媽媽,她很高興,戴了好久呢,還給爸爸看說那是咱閨女送的。”

在《傅雷家書》中,出現很多次數的語句是:“聰,親愛的孩子!” 裡面包含了一個父親對他孩子不遮掩的愛。

孩子很多時候,都對父母有一種情緒是“愛的期望”,他們想要的愛並不是發號施令般的管教。我們常在無意中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造成了終身畸形,很難意識到自己平時面對孩子會變得多麼粗暴和生硬,教育更應該研究的是我們自己。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我有一個朋友很困惑,他平時很忙,但也沒少關心兒子,基本有求必應的那種,但沒想到有天兒子忽然跟他說:“爸爸,你不愛我。” 他不知道弄錯了哪裡,自己有悉心付出過,孩子為什麼就是不領情?

我曾經也困擾過,我自認為在別人眼中是個好媽媽,對小花的照顧可以算得上無微不至的,但小花有時也會跟我講:“媽媽,你又不愛我了。” 做媽媽好難哦!

在作家畢淑敏的書中,我找到答案: ▼

“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時,會感覺到一個幼小生命的意義。被太多的愛壓得麻木,騰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給予和領悟愛的雙重任務。要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學習如何愛周圍的人,這是為了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這裡有個簡單的道理:被需要和被尊重才能感受到愛的存在,愛與被愛是需要反覆地練習才能擁有的能力。我們在給予孩子愛時,也應當給ta付出愛的權利,讓ta知道自己有給人幫助的能力,在ta被需要的過程中才能真切地去感知愛,同時也能擁有回饋愛的能力。

《無名之輩》:對孩子的愛永遠都不應該被壓抑

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看見我們的愛,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愛是外放的,在愛中領會被愛,將會有加倍的收穫。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用得當的方式去愛孩子,愛ta,就要讓ta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