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作者 | Randi Gunther 在美國南加州執業的臨床心理學家、婚姻諮詢師,著有《當愛停住:找回你們之間的愛意、信任和滿足感》。

翻譯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丁若水

校對 | 一杯咖啡英語心理編譯小組 校隊團隊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企鵝

聯繫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每段親密關係,都有曲折和起伏。無論倆人多麼契合,總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如果沒什麼大不了的意見衝突,伴侶們最終將戴上和善的面具、隨它們去。

不過,如果意見相當重要,倆人卻不著手解決衝突,日子久了,倆人的關係可能會遭到不可挽回的重創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伴侶們處理爭吵所依賴的固定流程,稱之為衝突模式。衝突模式不僅能夠揭示一段親密關係的種種,更可能預兆著這段關係的未來。反覆出現、難以得到解決的爭論幾乎總是來自對重大議題的迴避。這類“未處理的連接中斷”勢必隨著時間推移而潰爛,對親密關係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還有一種替代方式,假如伴侶們勇敢地直面衝突、成功化解衝突,他們不僅能避免關係損傷,反而有望變得更親密。每當兩個人共同處理好一次重要的爭吵、實現互相理解,伴侶們在接下來的每一場爭吵中,就能更好地理解他們爭執的原因和方式。這些經驗,會讓他們得以在之後的爭論中進一步練習之前習得的技巧和方法。

不幸的是,在針對親密伴侶開展諮詢工作的 40 年間,我更常看到我更經常看到他們做了相反的事情。在反覆出現、大同小異的爭論中,他們忍受著一成不變的不良後果。伴隨著持續出現的類似反應,他們像是電影《土撥鼠日》*一樣,反覆體會無望的交流不暢。通常,伴侶們的掩飾方式都在我的預測之內,與此同時,他們也埋葬了有待解決的問題。

*譯者注:電影《土撥鼠日》講的是一位壞脾氣的天氣預報主播被困在土撥鼠日這天體驗無盡的循環、直到收穫了心靈成長。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在諮詢過程中,我時常目睹這樣消極的衝突模式。許多次,在觀看一對伴侶反覆上演這樣的戲碼後,我感到困惑:他們對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似乎不自知。看起來,他們既無法停止這樣的消極互動,又根本不記得它之前出現過。

每組親密關係似乎都有其獨特、可預測的衝突模式。他們會重複相同的說辭,相同的聲調,相同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相同的頻率、可預測的事件順序……這個模式,可能是 5 分鐘的爆發,甚或延續至整整一晚,而且,爭吵過後,幾乎總是同一個人試圖尋求和解。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當伴侶們開始意識到、理解到他們自己所使用的無效、有害的溝通模式,他們就能夠提出質疑、作出改變。然而,這些改變不會很快就發生。無論理論學得多好多勤,伴侶們還是容易一次次地像過去那樣,時不時進入破壞性的衝突模式,直到他們徹底掌握了避免那些衝突的技巧為止——這實在再正常不過。

或許能帶來更高成功率的一個因素,是他們勇敢直面自己的所為的意願、避免丟出任何負面指摘,並讓雙方都對自己在維護這一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負責。此外,最重要的態度改變要時刻放在心上:不指責,勇於自我問責,有意願改變引起爭執的行為

關於無用的消極衝突模式的例子有很多,但那些例子通常都有一些共同特點。

包括:

誇大與戲劇化(Exaggerated and dramatic)

迴避解決當前爭端(Never resolve the dispute at hand)

事情過去就忘(Likely to result in amnesia after they end)

羞辱脆弱性或者神聖不容侵犯的事(Dishonoring of vulnerability or sacred information)

無視造成的尷尬或者屈辱(Blind to causing embarrassment or humiliation)

頻繁打斷、否定、重複防禦反應(Commonly infiltrated by frequent interruptions, invalidations, or repeated defensive responses)

下面這九種是我常目睹的關係衝突模式,或許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自我認識。請自行對照、比較、構建。

兩條注意事項:

1、不管是男是女,都完全可能扮演以下任何一種衝突模式裡的任一方角色;

2、衝突模式和與伴侶試圖解決的問題無關。因為無效的處理過程本身汙染了爭執,所以爭論變得不再重要,進而不再適合用以成功地解決問題。

常見的9種衝突模式

1)呼喝者 vs. 沉默的烈士

這類衝突起於迅速升級和高度戲劇化。呼喝者得不到回應,於是在幾秒鐘內情緒爆發,通常不存在肉眼可見的挑釁行為。他們通常也不擅長容忍生活其它方面的挫敗感。

呼喝者的伴侶最常見的類型是沉默的烈士。這類人像是記賬似的默默地收集證據,相信呼喝者需要讓屋子裡充斥著嚷嚷聲和怒氣。為此,沉默的烈士毫無防備地承受著不公平的人身攻擊,同時把這些待遇一筆筆記在心裡。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當呼喝者喊到沒力氣,也沒能讓對方承擔起爭吵的責任時,這場單方面的爭吵就結束了。

2)諷刺者 vs. 臨危不亂者

在這組關係中,一方會先通過尖刻的諷刺挑起衝突,如果對方沒有回應,TA 則會變本加厲,越來越尖刻。隨著時間流逝,得不到另一方的反饋,諷刺者會讓打擊挖苦力度越來越大,極盡所能地為了得到對方的回應而努力。

通常,諷刺者的另一半是鎮定自若、看似被動、以“毫無反應”為反應的人。尖刀一般的話語“飛向”他們,但是看起來他們就像沒聽到似的。無法成功和他們互動的結果,會激怒發起挑釁的諷刺者,令他們戲劇性地奪門而去。

這時候,臨危不亂者則通常會待在他的“無動於衷”之穴,冷靜地繼續做諷刺者鬧場之前的事情,就好像剛才那場互動壓根沒發生過一樣。

3)追逐者 vs. 奔逃者

一旦意見的不一致出現在這對伴侶之間,追逐者就不會也不能停止延伸這個分歧的步伐了。追逐者會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緊跟在奔逃者伴侶身後,要求再爭論一次或者再久一點。他們對每個細節求全責備,希望得到更多的回答,逼著對方接受自己的立場。

有時候,奔逃者帶著“意外”的批評意見,扮演的是“無辜的”挑釁者。在另一些時候,他們又是受不了任何爭吵的和諧締造者,他們願意為“停戰”做任何事。

這些爭吵會在奔逃者尋求和諧的過程中實在受不了、終於暴發的時候終止。奇怪的是,這樣的情緒暴發,很可能是唯一一個打斷追逐者的有效方法,就彷彿,他們好像從一開始就想得到這個結果。

4)威脅者 vs. 失勢者

無論表示要拋棄、曝光、否認、傷害還是驅逐,威脅的本質是恐懼裹挾下的聲明。威脅可能僅僅意味著通過讓伴侶投降來獲得優勢,比如,他們可能做的事包括而不限於當前的恐嚇甚或未來的情感勒索。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當威脅者們把爭論的一部分訴諸威脅,他們顯然興致勃勃於剝奪另一半對兩人關係的任何方式的影響。如此往復,威脅者的伴侶或者屈服於他們,或者離開他們。

許多人會把之前感情中遭遇的情感或身體暴力的創傷經歷帶入當前的關係中,無法區分愛和害怕傷害。他們可能會無意識地選擇那些帶來熟悉感的對象,即便隨後建立的關係讓他們感到痛苦。

5)無理者 vs. 自我懷疑者

反擊是最好的防守,無理者深諳此道。這類伴侶會面質任何徵詢、挑戰或者批評,並把它們丟回表達出這些意思的另一半。他們會說:“你自己不清楚嗎?你先把要求我的地方自己做好再說吧!”或者說:“那你呢?你在怪罪我的這個事情,你也一樣有錯吧?”再或者:“你在針對我,這真的是你的問題。”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假如無理者成功地把另一方帶到自證清白的歪路上,對方就會自我防衛、有效地解除武裝,原先的想法和感受再也無法持續存在。

這些爭吵通常在自我懷疑者擔下所有責任、承諾會作出改變時結束。無理者慣常自鳴得意地走開,就好像他們一開始就不應該遭到質疑一樣。

6)一對不斷升級的嚎叫者

典型的爭吵起始於一個微小的意見分歧,只是這個類型伴侶會不斷抬高聲音,好勝過剛才喊得更響、更久的一方。由於兩個人都沒在聽對方在說什麼,都試圖壓倒彼此,他們純粹用嚎叫聲的威力和處心積慮的攻擊來贏得論戰。他們表現得就像敵人,只想用純粹的力量摧毀對方。

對戰兩方的身體語言在手指對方、胸口前突著威脅、退向後嚎叫著隔空喊話,以及在對方後撤時立即前撲,他們就像在合跳一支憤怒之舞。這樣的互相嚎叫,只有雙方都精疲力竭時才會終止,各自退後,不再交流,互相隔絕。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7)刨根問底者 vs. 真相迴避者

這種爭吵總是開始於一方尋求另一方的安慰、解決方案、信息透露、原因解釋,或對另一方的言行進行探究等帶來壓力的時候。這時,另一方一下子感到遭到窺探、想要反抗,通過半真半假或者躲躲閃閃的答案,表現得非常令人難以捉摸。他們甚至可能會開始做不相干的事情,以避免遭到進一步的質詢。

當一方越是迴避對方的疑問,另一方就越是施壓想要得到答案。於是,爭吵升級為對於背叛、拒絕的懷疑,而這隻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通常,真相迴避者用上述方式豐富對話內容,好讓刨根問底者偏離原來的方向,關注起相對更容易回答的問題。

8)戲精(影帝,影后,指一個人過度戲劇化) vs. 嘲諷者

這類爭吵是一場競賽,一方在爭吵中表現得過度戲劇化,另一方則把“撕下虛偽的面具”作為爭吵的目的、試圖揭露對方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

沉浸在猛烈又生動的描繪中的嘲諷者為達目的,可以疾速地變換情緒狀態。嘲諷和挫傷都只是陪襯,為的是用荒誕的模仿來嘲笑對方演繹過度的感情戲。

這樣的互動讓氣氛變得冰冷、造成互相失信。戲劇化的那方必須傾倒出自己遭受冒犯或受到傷害的強烈感受,狠狠摔門走人或者找到離開的藉口,這場戲才能結束。被丟在原地的嘲諷者則單方面宣稱自己的勝利,併為此自鳴得意。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9)“卑鄙者”vs. “無辜者”

聲明:這種爭吵模式並非用以描述有意識施虐的關係,那種行為不可接受。這裡講述的,更多是互相關愛的、關係穩定的伴侶的一種爭吵模式。

這種模式容易被當作典型的“好人/壞人”型爭吵。當一方提出質詢、批評或者需要時,另一方迅速把自己調整到過分適應的預備接受懲罰的狀態,然而內心卻覺得遭受了不公正的指責。

這九種衝突模式,會對親密關係造成破壞性打擊

這種順從的軟弱姿態,通常是一個潛在的策略,好讓更占主導地位的、抓狂的挑戰者的攻擊升級,以明確誰才是“壞人”。另一種“受害者”表示出不足、無力,會讓提起質詢的另一方感到更應證明自己需求的正當性。

在接踵而來的誇張的表現之後,現任的“卑鄙者”通常感到內疚和悔恨,但又覺得不能放任對方如此。爭吵結束時,內疚浮現,“卑鄙者”渴望忘記方才發生的事、真誠地試著撫平對方的遭受的創傷。於是,“無辜者”獲勝,TA 受到的傷害就是不公平的證明

這些無效、終究有害的爭吵對任何關係而言都不值得。它們越是遭到不斷的重複,傷害就越嚴重。無論一段關係有多少美好的地方,隨著時間流逝,這些重複的、徒勞的、互相傷害的相處方式,都會傷害感情,甚或終結感情。

改變的開端在於你的勇氣,願意為自己所扮演的任何角色擔起它的責任的勇氣。如果你有能力消除自己不斷重複的徒勞爭吵,那你就自然而然能騰出空間化解你倆之間的不同所帶來的爭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