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是佛山城市产业高歌猛进的40年,是佛山完成从传统农业实现两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的40年,更是佛山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40年。这40年佛山生态发展的关键词,就是生态的价值回归,这是佛山对生态文明再发现的过程,是佛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现凤凰涅槃,“五位一体”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佛山环保微信推出系列报道,回顾40年来佛山绿色发展之路。

壮士断腕凤凰涅槃:

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的“第三条路径”

2007年前后,佛山打响环保升级、节能减排的“发令枪”,对污染最为严重的陶瓷行业,进行“扶持壮大一批、调整改造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全面整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凤凰涅槃,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2007年1月9日金龙陶瓷厂拆烟囱

“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治理陶瓷窑炉、全面关停立窑水泥生产企业、对纺织印染行业实行集中供热和治污、电厂脱硫、关闭小型火电机组。”自2008年后连续数年间,敢动真格破解利益纠葛,佛山市政府和相关区政府的工作报告都会以专门章节强调“加强节能减排生态环保”。

200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实施。这是佛山开展环保转型工作的第3年,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冲击中国经济的第2年。

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佛山表现抢眼。以南海为例,其当年的经济发展增速在珠三角地区排名第一,GDP不降反升,经济实现了“率先突围”。这与南海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以环保升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集中整治城乡环境提升内需等一系列工作密不可分。2010年3月,《人民日报》将南海探索环保新道路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归结为,南海加快推进行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长,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抓手,充分利用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使得产业得到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2008年佛山市金品陶瓷有限公司车间厂房拆除

同样,建陶产业集中地禅城,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原来的400多家陶瓷企业最后只剩下63家,虽然陶瓷喷雾塔倒下去,GDP能耗降下来,但陶瓷行业产值和税收却上升了30%。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价值凸显出来,此时,植根民营经济的土壤,佛山上下迅速形成了绿色发展全员动员的机制,从“行业治污”到“区域治污”,从政府引导到实现公众参与,在绿色发展上先行一步的佛山,集聚起独特优势。

佛山40年蝶变(2):壮士断腕,政企合力走出生态发展“第三条路径”

2007年禅城区陶瓷企业喷雾塔整治总结会

在政府层面,充分运用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积极采取落后产能退出办法,在实施严格的地方准入标准和淘汰计划同时,出台经济激励或补偿政策,以优惠政策和资金杠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污染企业从“要我退”转变为“我要退”。2012年,陶瓷产业集聚的禅城,摘得广东省首批8个低碳试点县(区)之一的荣誉。在企业层面,则将产品创新与节能减排充分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蒙娜丽莎投入巨资进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并投入4500万元研发出大规格超薄瓷质板材。2013年春节前,佛山就召开首届千名企业家绿色低碳发展大会,千名企业家做出绿色发展宣言,承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佛山率先遇到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但佛山在问题面前没有停步,而是形成了“有责任担当的政府”和“充满创新活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走出政企合力推动绿色发展的“第三条路径”。

佛山如何推动区域全面绿色转型?近年还取得了哪些成效?锁定“佛山环保”微信公众号,我们将继续为大家介绍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