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的辩证法

和讯财经客户端刊文 日前,中国研制的民用航空大飞机下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有观点认为,如果飞机的核心部件来自于海外采购,而不是自主研发,那么,这样的大飞机只能是拼装的大飞机,而不是自主研发的大飞机。这种观点在中国高速铁路研制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笔者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络时代,飞机的制造需要有互联网络的思维。中国企业必须充分借助于已有的技术,尽可能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所谓自主研发,并不一定从每个零部件开始做起,只要能将世界上最先进的零部件采购回来,并且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制造出来具有先进功能的飞机,那么,就可以称之为自主研发的飞机。中国生产的飞机不论是在空气动力方面,还是在降低噪音方面,都有许多非常明显的突破,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具有新颖性,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就可以宣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和讯财经客户端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hexun.news)

从我国专利法的角度来看,只要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那么,就可以申请专利权。在一个拥有数以万计零配件的设备上,如果中国有自己的专利,而且这些专利提高了飞机的效能,那么,就可以自豪地对外宣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速铁路的零部件并非全部来自于中国,但是,由于中国在整体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因此,中国拥有高速铁路生产制造的知识产权。

这就是中国创造的辩证法。世界上有许多先进的东西,只要中国善于学习,并且以现代设计将其变成综合科技产品,那么,就能创造世界奇迹。中国的飞机制造技术整体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如果中国在飞机设计理念或者在技术集成方面具有独到之处,那么,中国就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妄自菲薄,而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尽可能地降低机会成本,从而使中国的制造行业走到世界的前列。

现在很多人迷恋互联网络技术,认为互联网络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从现实情况来看的确是如此,但是,互联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传输技术,人们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络集思广益,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获得各种部件的采购信息,但是,在具体飞机设计制造方面,仍需脚踏实地,依靠自己的技术发展中国的装备工业。现在中国飞机发动机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它说明中国在飞机规模制造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如果像上世纪80年代末那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企业实行联合抵制,那么,中国的大飞机制造行业很可能会陷入绝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并且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生产出核心产品,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中国创造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技术,而中国制造则必须充分依靠自身的力量。如果没有中国制造,那么,中国创造在很多情况下很可能会无法进行下去。这是中国装备工业发展的另一个辩证法。不少学者主张中国应当跨越发展,尽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如果仅仅是从概念上来分析,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中国制造,那么,中国创造很可能会变成空中楼阁、沙滩城堡。(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如果您感兴趣就请进入今日头条订阅“和讯财经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