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轉發)

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

伊朗政權的存在,是美國全面控制中東產油地區的最大障礙,更是徹底圍堵俄羅斯的最大戰略缺口。

為了清除這枚眼中釘,肉中刺,美國使了用除軍事手段之外的所有手段,政治,外交,經濟,輿論……硬的不行,來軟的,軟的不行,來硬的,有矛盾上,沒矛盾製造矛盾也要上。

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轉發)

特朗普撕毀《伊朗核協議》之後,讓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點。然而,除了以色列和沙特支持他的中東政策之外,美國是孤立的。

中俄英法德,包括日本都不希望《伊朗核協議》徹底失效,局勢變得相當古怪:一份國際多邊協議,最主要當事人之一退出,大家還要努力假裝相信協議有效。

更荒謬的是,破壞協議的美國,盡力做出一副為和平努力的樣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希望跟伊朗談判。

如果2017年是伊朗撕毀了核協議,那麼今天伊朗可能就已經垮了,它要面對整個國際社會的制裁以及輿論轟炸。莫斯科很難保住德黑蘭,北京也不可能捲入如此之深。

然而,退出的偏偏是美國,大家對這個超級流氓無計可施,制裁美國?別說行動,想都不敢想。

所以,大家只能勸伊朗把一紙空文堅持到底。

伊朗不想讓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之中,也假裝核協議還存在。

不跟騙子談判

7月19日《紐約時報》報道,伊朗總統辦公室主任馬哈茂德·瓦埃齊18日在內閣會議上稱,去年聯合國大會上,美國曾八次發出邀請,希望魯哈尼總統能夠與特朗普總統舉行會晤,但均遭到伊朗拒絕。

白宮對此消息也沒有否認,7月31日,特朗普在跟意大利總理孔蒂會面時,他準備無條件會晤伊朗總統。

第九次會晤邀請是特朗普親自發出的。

伊朗的回應可謂消極之至,第一時間出來回應是總統辦公室副主任哈米德∙阿布塔萊比,他表示在華盛頓重返伊核協議的情況下,談判才有可能進行。

昨天,伊朗革命衛隊總司令官阿里·賈法裡說得更乾脆:伊朗人不會批准政府官員和大魔鬼(Great Satan)見面……

在缺乏基本政治互信的情況下,特朗普的見面提議是自取其辱,伊朗人認定他是個政治騙子,連特朗普的簽名都不能相信。

美朝新加坡峰會時,伊朗就呼籲平壤不要相信特朗普,要留有餘地。今天看,伊朗的警告不是沒有道理。

平壤做了很多實際行動,包括剛剛歸還美軍遺骸,美國做了什麼?連制裁也不願放鬆,還指責中俄與平壤有石油交易。

特朗普向伊朗提出雙邊會談要求,除了自討沒趣,還得罪了以色列和沙特,它們對此事反應極為冷淡,之所以沒有爆發怒火,因為伊朗沒答應會晤。

說特朗普精神分裂也好,政治騙子也罷,其實這並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核心班子成員在對伊問題上產生了矛盾,並影響了總統的決策。

就像對中國的貿易戰,此起彼伏,耍兩面派手腕,有人說是白宮內部唱雙簧,但這樣搞在國際外交中算是有智慧的表現嗎?小聰明只會令自己信用破產。

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轉發)

伊朗昨天宣佈,它們將於48小時內,在波斯灣大規模軍事演習,陸海空全部參加,以展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

霍爾木茲海峽是道永遠繞不開的坎,也是伊朗手中最大的王牌,這裡牽動著全球工業國的敏感神經。

拒絕跟特朗普會晤,伊朗的確給自己增添了戰爭風險,但就是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做法,反而讓訛詐者暴露出“紙老虎”的真面目。

魯哈尼真的不想談嗎?

伊朗不想談,不代表魯哈尼總統個人不想談,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他比內賈德更冷靜和理智。

否則,也不會在奧巴馬任期內達成《伊朗核協議》,但伊朗國內主要政治力量,特別是宗教勢力並不支持與美國妥協的政策。

特朗普將魯哈尼在德黑蘭的地位看得過高,將平壤談判的思路用在魯哈尼身上。

朝核問題,80後可以一個人說了算,答應美國的事,也不必在內部過多糾纏,反過來,用洲際核導彈瞄著美國,也不用跟誰商量。

80後對怪老頭,那真是將遇良才,棋逢對手,新加坡峰會還能給80後的形象加分不少。

魯哈尼不一樣,他是通過民主選舉上臺的,還要面對議會和宗教的雙重壓力,在伊朗政壇屬於改革開明派,跟內賈德風格大相徑庭。

退一步說,魯哈尼就算同意跟特朗普會談,也只能是表面上緩和美伊矛盾,解決不了“核問題”,除非特朗普回到奧巴馬路線,認同《伊朗核協議》。

別忘了,這份協議不僅僅是奧巴馬政治遺產,也是魯哈尼的政治成就。

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轉發)

魯哈尼不談,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伊朗核協議》被特朗普單方面撕毀,令魯哈尼受到了強硬派的攻擊。如果在美國不重返核協議之前,與特朗普談判,政治風險無法承受。

二,昨天,伊朗議會責令魯哈尼在一個月內就解決經濟問題拿出方案。美國加大制裁之後,伊朗經濟和失業率從恢復期又重陷困境,並且貨幣大幅貶值。

議會現在要求解除經濟部長等高官職務,直接威脅著魯哈尼內閣的穩定。

三,革命衛隊向來是保守派的最有力支持者,今年初全國性街頭騷亂,就是從保守派大本營,什葉派聖城馬什哈德開始爆發的。

有人喊出“魯哈尼去死”的口號。儘管後來由於美國操縱的NGO組織混水摸魚,運動被強力清場。

但運動不是沒民意基礎的,制裁至少在經濟上給伊朗人造成了困難,而革命衛隊最頭痛的就是街頭騷亂。

魯哈尼擔任總統後,政策主要重心就在經濟發展之上,2015年在核問題上向西方讓步,達成核協議,接受國際全面不定期監督,就是著眼於經濟發展。

通過核協議,伊朗改善了與美英法德的關係,中國成了伊朗主要的經濟依靠,俄羅斯在軍事上保證了伊朗不會受突然襲擊。

魯哈尼的做法符合伊朗利益,但一個逐漸擺脫經濟困境的伊朗,令以色列和沙特極為不安,因為伊朗並不會為此而改變中東政策。

比如伊朗援助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這既是與以色列的對抗,也是什葉派對抗遜尼派的需要,無論魯哈尼是否在臺上,這一政策都不會改變。

奧巴馬政府想用軟化的方式,讓美國有更多機會滲透入伊朗,達到從內部改變伊朗的目標。一旦伊朗經濟好轉,民眾就很難接受對西方的強硬政策,而宗教力量也不好干涉政府,因為很難找到理由。

特朗普的做法,恰恰給了伊朗強硬派重燃反美怒火的理由和力量。哪怕特朗普意識到錯誤,想糾正時,也很難得到哈魯尼的配合。

特朗普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撕毀《伊朗核協議》,損害了中俄英法德的利益,也讓魯哈尼內外交困。

伊朗破罐子破摔,美國怎麼辦?軍事行動準備好了嗎?有把握讓霍爾木茲海峽自由航行嗎?油價飈升的後果怎麼解決?

高油價有讓美國石油巨頭獲利,但總體上對拉動美國經濟不利,而且還要算政治帳。真正的能源大賣家是俄羅斯,難道特朗普真是克格勃臥底?

石油--美元,最主要作用是美國操縱世界的槓桿,直接通過賣石油盈利,哪怕美國現在是出口國,能賺到多少錢?

再者,伊朗不怕高油價,更不怕斷油。反正霍爾木茲海峽能堅持封鎖半年,全世界得瘋掉。

魯哈尼不跟特朗普會晤,錯不在魯哈尼,而在於特朗普。美國還威脅要制裁購買伊朗石油的所有盟國。

如果這樣能整垮伊朗,美國也許是對的,但整不垮的話,美國就是錯上加錯。

當伊朗因此外匯枯竭,無力購買消費品的時候,在最極端情況下,它必然要找某大國採取以石油換商品的最原始交易方式。

顯然伊朗是整不垮的,它比平壤更復雜,更有實力。

滿世界整人,最終只能整到自己頭上。

破罐破摔?伊朗總統為何九次拒絕特朗普會晤要求(轉發)

到底是誰一意孤行,破罐子破摔?七十多歲的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