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冬日闲居

冬日居家无事,乘兴闲情偶记。

冬日清晨,黑夜只剩余味,刺骨的寒意直触灵魂。这样的日子里,清醒不再是起床的预兆,被窝像是温柔的恋人,紧紧地将人拥在怀里,身体与意识融为一体,无法挣脱,也不愿挣脱。

就像小小的尘埃想脱离地球的束缚,却被一次次无情地拉回,人们冬日企图挣脱暖床或许就是一种和地心引力战斗的形式。然,虽过程艰难,人类最终却总能获得胜利。那些彻底失败的,要么在睡梦中完成了最后一次吐纳,要么在等待着生机被一丝一毫地剥离。这种时候我总会庆幸:

我还活着。

然而活着就要受苦。脚丫在床下四处摸索,企图在暖意散尽前求得荫蔽。终于指尖触到了棉质的什物,双脚仿佛毛手毛脚的新婚小伙儿迫不及待。然而,就像是即将化为干尸的探险者看见沙漠中的月牙泉,还没来得及欣喜便发现一切是海市蜃楼,棉鞋被寒夜浸透了凝重如水的寒气,期待温暖的脚丫从干冷的北方来到了湿冷的南方。脚丫将自己的惨烈战况传达给大脑,请求救援,大脑发来慰问却也无可奈何。必须如此。这种日子里,先穿上衣还是下衣不再是一个问题,无非是选择冷冻的走向。

冬日里,我喜欢找一处窗边空地,放一把椅子,端一杯热水,捧一本书静读,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不变,直至第一缕阳光慵懒地到来,透过玻璃倒映在洁白的书页上,给眼睛带来一阵短暂的晕眩。这时候我会看向窗外,一时间错以为春日已来,但是其实我知道,金陵的春天只会难产,从不早熟。

铺开纸张,企图从生疏中重拾手感,然而毛笔尖端的生涩感宣告不久之后,我会受到书画师傅的责怪。漫不经心中,笔下挥洒出一句: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这句倒也实在是莫名其妙,不合时宜。三尺剑,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可是不愿意去触碰任何金属制的器物。一床书,虽说我爱在床头随手放几本书作为睡前读物,但是却也不会将床当作书籍的展台。至于风云花鸟却是有些意思。窗外,巷口的落叶像是失衡的原子在做着某种不规则的运动,视野随腾飞的叶子向上转移,可以看到金陵冬日的天空是雾蒙蒙、厚岑岑的,仿佛厚重的要坍塌下来,然而日光却又英勇地穿越云层包围圈的漏洞洒下来,或许那是女娲补天时漏补的一块苍穹。几日的大雪将地势的区别无限缩小,让人分不清哪里是草坪哪里是路径,白茫茫的平面上点缀着早起奋斗的人们或是玩雪儿童深浅交错的脚印,雪人在这样的日子里被人们赋予了生命,错落的分布在小路的两旁,用消融的代价给人们带来欢乐,可爱而可怜。屋檐上滴水成冰塑成的冰棱,直愣愣地悬在冰冷的半空,像是一把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向自以为是的人类展示自然的伟力。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只可惜我不愿饮酒,已经明白了酒的隐喻,将来不喝也罢,将来成为酒鬼也罢,都没了意义。倒是前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颇得我心。只不过我的小火炉不是用来烧酒,而是用作火锅。家里买了简易制的小火锅,冬天围在一起,又温暖又温馨。那氤氲的水雾升腾而上,迷蒙了空气,也迷蒙了我的眼睛。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冬日慵懒的午后,嗜好午睡的我总是晕乎乎地醒来,意识仿佛以肉眼可捕捉的慢速回到我的身体。面部仿佛僵硬了,眼睛微肿起来,头发也像涨了气的河豚,这时候会觉得,在家里窝着倒也安详,不必每天在意摆在台面上的样子,自在舒适,毫无约束。

白天不愿出门的我,晚上倒是要出门跑步,这有些奇特但也不失应有的合理性。大学的操场曾给我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但是如今看来却也不过如此,就像是见过长江的二叔不再将乡下老家门口的小溪称为波澜壮阔的大河。一时间,觉得自己的运动轨道充满了意趣,仿佛又回到高中的教室,手绘着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又像是时针的针尖沿着压扁的时钟边缘走动。健身成功也是一种功德。我的时间还长。不,我的时间已经不长。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十八岁,然而以多多的理论,我应该十九岁了,这么说,再过三个月我即至弱冠之年。人生又有多少个二十年。我对于寿命一直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即使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迅猛,我的观念还是停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之上,或许是从外公倒在73岁的门槛之上开始吧。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即使是在父母和最要好的朋友面前人们也不愿提起,我想能一起谈论死亡的人一定是很亲密的人吧。或许只有两种人会和你谈论死亡,一种是恋人,一种是医生。与前者的的谈论往往带有着海誓山盟般的浪漫气息,而与后者谈论往往是消极被动的单方宣判。这么想来,我大概知道为何村上能在长跑中想了那么多。

此时,双腿的拨动已经成了一种机械般的自发行为,这时候不能停。不能停下。我一直这么认为。然而我发现人生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你勇往直前,有的时候你必须停下脚步。停下脚步需要勇气。抬头看天空,仿佛开玩笑似的,厚重的天空中隐约露出几点星星。正如我所怀念的星星。纯粹的黑与纯粹的白一样,都象征着虚无。回过神来,已经是深夜11点之后,四周均是虚无的黑暗,我闭上眼等待虚无的光明来临。(写于2018年2月1日)

作者:梁一,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人文经济网特约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