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永远嘴馋的潮汕人。

广东,一个吃货的天堂,放眼全国,如果问别人全国哪个地方的菜最好吃,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说法,但是如果你问哪个地方的人最能吃,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是广东人,广东人能吃会吃是全国出了名的,连福建人见了都要瑟瑟发抖(开个玩笑)。广东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追求的是原汁原味,这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养生观念,而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这些年在全国也是遍地开花。然而有一种小吃,在广东省内是全民美食,在外省却很少能见到,它就是整个广东地区的代表性小吃——肠粉。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肠粉不受外地人待见,很大的原因在于其名字,很多人听到肠粉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猪大肠,但其实它跟猪大肠一点关系都没有。“肠粉”这个名字的由来听说还是乾隆皇帝御赐的:

这肠粉原本是广东罗定的一种小吃,叫龙龛糍,以口感爽、嫩、滑的特点而备受当地人喜爱。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的时候,无意间听说了这种美食,于是就专门转到罗定州品尝龙龛糍。乾隆爷品尝了龙龛糍之后,对这种爽、嫩、滑的美食赞叹不已,并且表示,这龙龛糍倒不像是糍粑,更像猪肠子多一点,不如就叫肠粉吧。回到京城的时候乾隆爷还对这肠粉念念不忘呢,而肠粉也在广东地区流传开来,特别是省会广州,对于肠粉的改良使其成为广东点心的代表之一。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肠粉最早的制作方法是用一种竹子变成的叫做“筲箕”的器具蒸制而成的,因此叫“筲箕肠粉”,也有人叫“窝篮肠粉”,这种制作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够薄够嫩,现在很少见了。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而广州的茶楼以及一些比较有名的老字号所制作的肠粉叫“布拉肠”,顾名思义其制作方法跟布有关,其实就是把米浆涂在纱布上面蒸熟,然后用刮刀将这层像纱布一样薄的粉皮刮下来,再卷成长条切成段,这也是广府肠粉的代表,一般人们说起广府肠粉就是指的布拉肠,广府的点心素来以精致出名,布拉肠也是如此,肠粉粉皮晶莹剔透,切成段整齐码放在碟子里,四周再点缀上几根青菜,十分赏心悦目。布拉肠的粉皮之所以能这么晶莹剔透,除了制作工艺讲究外,其米浆中还掺入了加入小麦粉、粟米生粉等等调制,令肠粉入口爽滑,增加Q度,但是米香味却不及纯米浆制作的肠粉,它以品尝馅料为主。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相比布拉肠,抽屉式肠粉就很平民了,它用的是纯米浆,卖相没有布拉肠那么精致,但是没有那么复杂的工艺,所以广州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无论有店面还是没有店面都能制作,质量完全取决于制作者的手艺,口味取决于老板调制的酱油。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广州这边的肠粉比较精致,每份的量不多,所以一份肠粉是不足以果腹的,通常还要配以像艇仔粥这些小吃才能吃得饱,而论及平民化的肠粉,潮汕肠粉排第二,恐怕没有能排第一的!

上世纪80年代,过来广州这边做生意的潮汕人看到广州这边街头巷尾都在卖肠粉这种食物,品尝了之后也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将其带入潮汕地区。肠粉传入潮汕地区之后,潮汕人根据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对肠粉进行改良,渐渐地便成了我们今天在潮汕街头巷尾都能见到的潮汕肠粉。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吃惯了广式肠粉的人,一次看见潮汕肠粉,大多数人都会{}“哇”地一声惊叹,潮汕肠粉相比广式肠粉,分量多了不是一丁半点,甚至有的女生一份肠粉还没吃完就饱了。潮汕肠粉所用的食材非常丰富,一般的有牛肉、猪瘦肉、鲜虾、蚝仔、各种青菜、豆芽等等,老板会根据你的需求给你加。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分量足够了,味道就变得很关键了。潮汕肠粉在口味方面也是独树一帜,肠粉在传入潮汕地区之后,不同地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口味风格,而这些风格的不同,完全体现在了酱料上面。潮州的肠粉使用的是花生酱或者芝麻酱跟沙茶酱调制的酱料,而汕头那边则用的是葱油酱油,还会撒上点菜脯(萝卜干)丁,揭阳(普宁)那边则是特制的卤汁,不同地区,不同的口味风格形成了潮汕独特的肠粉文化。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肠粉虽然在潮汕才不过几十年,但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对于潮汕人来说,肠粉已经不只是一顿早餐那么简单,中午没时间?来一盘肠粉;晚饭没胃口?来一份肠粉;想吃宵夜但是怕长胖?来一份肠粉。对于潮汕人来说,没什么是一份肠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份!

广东人离不开的肠粉,到了外地却不受待见?大概是这个原因吧!

如今,潮汕肠粉已经在广东省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广州以及深圳这两座城市,到处都能见到潮汕肠粉店。潮汕肠粉“师承”广州,多年之后,不仅“出师”了,还自成一派,而且还跑到了“师傅”这边踢馆,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