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廣東,一個吃貨的天堂,放眼全國,如果問別人全國哪個地方的菜最好吃,一千個人也許會有一千種說法,但是如果你問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吃,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是廣東人,廣東人能吃會吃是全國出了名的,連福建人見了都要瑟瑟發抖(開個玩笑)。廣東人的飲食以清淡為主,追求的是原汁原味,這非常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觀念,而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這些年在全國也是遍地開花。然而有一種小吃,在廣東省內是全民美食,在外省卻很少能見到,它就是整個廣東地區的代表性小吃——腸粉。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腸粉不受外地人待見,很大的原因在於其名字,很多人聽到腸粉這個名字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豬大腸,但其實它跟豬大腸一點關係都沒有。“腸粉”這個名字的由來聽說還是乾隆皇帝御賜的:

這腸粉原本是廣東羅定的一種小吃,叫龍龕餈,以口感爽、嫩、滑的特點而備受當地人喜愛。當年乾隆爺下江南的時候,無意間聽說了這種美食,於是就專門轉到羅定州品嚐龍龕餈。乾隆爺品嚐了龍龕餈之後,對這種爽、嫩、滑的美食讚歎不已,並且表示,這龍龕餈倒不像是餈粑,更像豬腸子多一點,不如就叫腸粉吧。回到京城的時候乾隆爺還對這腸粉念念不忘呢,而腸粉也在廣東地區流傳開來,特別是省會廣州,對於腸粉的改良使其成為廣東點心的代表之一。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腸粉最早的製作方法是用一種竹子變成的叫做“筲箕”的器具蒸制而成的,因此叫“筲箕腸粉”,也有人叫“窩籃腸粉”,這種製作方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皮夠薄夠嫩,現在很少見了。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而廣州的茶樓以及一些比較有名的老字號所製作的腸粉叫“布拉腸”,顧名思義其製作方法跟布有關,其實就是把米漿塗在紗布上面蒸熟,然後用刮刀將這層像紗布一樣薄的粉皮刮下來,再捲成長條切成段,這也是廣府腸粉的代表,一般人們說起廣府腸粉就是指的布拉腸,廣府的點心素來以精緻出名,布拉腸也是如此,腸粉粉皮晶瑩剔透,切成段整齊碼放在碟子裡,四周再點綴上幾根青菜,十分賞心悅目。布拉腸的粉皮之所以能這麼晶瑩剔透,除了製作工藝講究外,其米漿中還摻入了加入小麥粉、粟米生粉等等調製,令腸粉入口爽滑,增加Q度,但是米香味卻不及純米漿製作的腸粉,它以品嚐餡料為主。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相比布拉腸,抽屜式腸粉就很平民了,它用的是純米漿,賣相沒有布拉腸那麼精緻,但是沒有那麼複雜的工藝,所以廣州的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無論有店面還是沒有店面都能製作,質量完全取決於製作者的手藝,口味取決於老闆調製的醬油。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廣州這邊的腸粉比較精緻,每份的量不多,所以一份腸粉是不足以果腹的,通常還要配以像艇仔粥這些小吃才能吃得飽,而論及平民化的腸粉,潮汕腸粉排第二,恐怕沒有能排第一的!

上世紀80年代,過來廣州這邊做生意的潮汕人看到廣州這邊街頭巷尾都在賣腸粉這種食物,品嚐了之後也喜歡上了它,於是就將其帶入潮汕地區。腸粉傳入潮汕地區之後,潮汕人根據本地人的飲食習慣,對腸粉進行改良,漸漸地便成了我們今天在潮汕街頭巷尾都能見到的潮汕腸粉。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吃慣了廣式腸粉的人,一次看見潮汕腸粉,大多數人都會{}“哇”地一聲驚歎,潮汕腸粉相比廣式腸粉,分量多了不是一丁半點,甚至有的女生一份腸粉還沒吃完就飽了。潮汕腸粉所用的食材非常豐富,一般的有牛肉、豬瘦肉、鮮蝦、蠔仔、各種青菜、豆芽等等,老闆會根據你的需求給你加。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分量足夠了,味道就變得很關鍵了。潮汕腸粉在口味方面也是獨樹一幟,腸粉在傳入潮汕地區之後,不同地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口味風格,而這些風格的不同,完全體現在了醬料上面。潮州的腸粉使用的是花生醬或者芝麻醬跟沙茶醬調製的醬料,而汕頭那邊則用的是蔥油醬油,還會撒上點菜脯(蘿蔔乾)丁,揭陽(普寧)那邊則是特製的滷汁,不同地區,不同的口味風格形成了潮汕獨特的腸粉文化。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腸粉雖然在潮汕才不過幾十年,但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了。對於潮汕人來說,腸粉已經不只是一頓早餐那麼簡單,中午沒時間?來一盤腸粉;晚飯沒胃口?來一份腸粉;想吃宵夜但是怕長胖?來一份腸粉。對於潮汕人來說,沒什麼是一份腸粉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份!

廣東人離不開的腸粉,到了外地卻不受待見?大概是這個原因吧!

如今,潮汕腸粉已經在廣東省遍地開花,特別是在廣州以及深圳這兩座城市,到處都能見到潮汕腸粉店。潮汕腸粉“師承”廣州,多年之後,不僅“出師”了,還自成一派,而且還跑到了“師傅”這邊踢館,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