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造血”优势,碧桂园宣布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扶贫”是一项长远计划,它不但是国家的事,也是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竞相努力的目标。碧桂园作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大企业,多年来,更是在扶贫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

12月5日,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了《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并举办第三届企业精准扶贫高峰论坛。其中,碧桂园集团凭借“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获选“企业扶贫优秀案例”,碧桂园还正式启动了国内首份地产企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发挥“造血”优势 碧桂园获选“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与社科院合作开展“企业精准扶贫案例研究”项目,推出一批可信、可行、可学的典型案例和操作模式、带贫减贫机制,动员更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其中,碧桂园集团凭借“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精准扶贫长效机制”获选“企业扶贫优秀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以来,碧桂园集团直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参与扶贫开发全过程,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实际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长效机制,为社会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直接参与扶贫提供了具体样本。

据悉,《企业扶贫蓝皮书(2018)》在分析中国企业扶贫现状时指出,从1997年到2018年10月底,碧桂园公益扶贫总投入超42亿元,带动就业近200万人,超20万人次直接受益。

发挥“造血”优势,碧桂园宣布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课题组副组长、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杰介绍,“扶贫也是地产企业的主业”,这是课题组今年的重要发现之一。以碧桂园为例,今年5月20日,碧桂园将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确定地产是扶贫基石、扶贫优于地产的“双主业”发展模式,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等9省14县达成结对帮扶协议,探索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因地制宜推进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4+x扶贫模式。

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将以人为本带动脱贫

在企业扶贫高峰论坛上,碧桂园正式启动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项目。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这也是国内房地产企业首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发挥“造血”优势,碧桂园宣布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介绍了碧桂园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实践过程中探索的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就业扶贫扶技、教育扶贫扶智以及因地制宜推进健康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4+x扶贫模式。碧桂园重视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将扶智扶技相结合,紧紧抓住了“人”的关键因素。

其中,碧桂园制定“寻找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寻找一批深度贫困人口”的“三个寻找”计划,就是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方面逐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

发挥“造血”优势,碧桂园宣布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白皮书”

现今“空心村”都是“38、61、99”,即妇女、儿童和老人,青年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乡村没有资源,怎样才能让青年人都回来?李静提出,“让爸爸、妈妈回家就业、创业”,给青年人创造回乡的机会,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而解决贫困的根源问题。

以“人”为基建立产业,以“人”为主带动生产,不得不说,碧桂园创造出来的扶贫模式,能够有效精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让人们掌握谋生技能,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