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土专家”

四平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仁海)1968年出生的张洪民,2003年8月入党,2013年当选梨树县蔡家镇姚家村党总支书记。5年来,姚家村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最穷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县的典型村,2016年被评为四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整村脱贫,不仅在当年党建评比中获全县村级第一名,还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先进单位。

兢兢业业

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张洪民工作认真、务实,在完善贫困户档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把实际工作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土办法”,把贫困户家的人数、地的亩数、经营性收入和支出、务工性收入、粮补、植补、财产性收入、计划生育补助金、低保金、五保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数据进行了严格把关和精密计算,保证了贫困户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在做基础档案工作的时候,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因为劳累过度张洪民两次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大伙劝他住院系统治疗一下,他却说:“村里那么多工作没做完,我哪有心思住院啊?都是小病儿,没事儿。”

固本强基

完善村屯基础设施

张洪民抓住“要想富,先修路”这一根本,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修建村屯水泥路5.889公里,对破损的5.9公里水泥路进行整体维修。他还个人出资3万元并派出自家的铲车无偿服务。捐助帮扶资金2万元,慰问全村贫困户和贫困党员以及80岁以上老人。在村里筹建了“爱心广场”,建设了占地16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村民茶余饭后在文化广场扭秧歌、跳广场舞、打篮球、乒乓球,不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更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前沿阵地。

归堆帮扶

开启脱贫攻坚新模式

张洪民将村里贫困户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有部分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三类群体,“归堆儿”帮扶,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对其进行技能培训,让贫困户通过掌握致富技能增加收入。针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带动模式,鼓励合作社让贫困户入股增加收入,并且优先聘用其到村里的扶贫大棚工作。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社会保障进行社会兜底,另外通过扶贫产业带动,对其进行“特殊”照顾。2017年底,姚家村整村脱贫,退出了贫困村序列。

创业带富

催生脱贫攻坚新活力

张洪民带领姚家村率先在全县开展了“三变”试点工作。一是由村集体牵头注册成立梨树县姚家宏达建筑有限公司,姚家村集体和6户村民投资入股,村集体占股80%,6户入股村民共占剩余20%,姚家村集体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利用砖厂废弃地招商引资,吸引四平市新宏拓饲料有限公司落户姚家村,总投资约4500万元,姚家村以砖厂废弃地入股该公司,占5%股份,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三是与中化农业合作。在姚家村整合15公顷土地交给中化农业作为实验田,中化农业以每公顷土地当年最高承包款金额为标准,算作村民的股金,以每公顷土地所需种子化肥等金额为标准算作自己的股金,年底与村民按照占股比例分红,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另外,张洪民还向县扶贫开发管理服务中心争取了80万元的扶持资金,新建日光温室暖棚3栋,主要种植西红柿、九月青豆角等蔬菜。2017年实现年纯收益8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产业分红。姚家村整村脱贫后,县里奖励扶贫资金66万元,村里购买了一台挖掘机对外出租,每年可收益7.2万元。为了给贫困户脱贫不返贫提供长期保障,通过村班子会议研究决定,从姚家村集体年收入中拿出20%做为防返贫扶持资金,创新“扶持+激励”的模式,即:扶持资金免费给脱贫户使用,最低金额2000元,最高金额3000元,如脱贫户用这笔资金自主创业盈利100%,额外奖励10%,依次递增;如脱贫户无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可以用这2000元投资入股,以此保障脱贫户年年有收益,年年有分红,永远不返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