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奔小康 羅城山區貧困戶脫貧小記

靠山吃山奔小康 羅城山區貧困戶脫貧小記

圖為高吉利驅趕他的羊上山放牧。韋如代社

11月23日清晨,作者來到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小長安鎮河北村的上水樓洞(地名)。石山腳下有一排整潔的牛棚和羊舍。店主高吉利正在打開羊屋。一群黑山羊“嘰嘰喳喳”地走出羊舍,開始上山覓食。

高吉利是羅城寶壇的土生土長的人。1997年剛從初中畢業,我就去鶴山挖煤,後來又去了石場,去了石場,去了石場,去了建築和電子工廠。由於受教育程度低,我總是努力工作,收入很低,年底時沒有錢了。

2004年,小長安鎮河北村上水婁屯成為女婿。隨著他兩個女兒的出生和妻子妹妹的婚生,八口之家擠在破舊的泥磚房裡,住在1.6畝耕地上。2015年,在精確地確認了減貧之後,利卡被歸入了利卡檔案中的貧困家庭。

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高吉利利用當地的山區資源自由飼養了一些牛。2014,他積累了數萬元。他的妻子想用這筆高吉利房子,改善生活條件,但是高吉麗想擴大錢的再生產,大規模發展牛羊養殖,增加收入。他的妻子堅決反對,他耐心地做家庭思想工作,他對妻子說:“如果你用這些錢建房子,雖然改善了生活條件,但一切都從頭開始,如果你用它來發展牛羊養殖,使產業做大,有收入,那就是“再開家還不算太晚。”家庭成員勉強同意。

於是他向銀行借了30000元,還找了幾個親戚朋友。他共同成立了一個專業合作社,在社區裡養活農民。他籌集了400000多元。他在山周圍的上水登陸洞裡建了一個簡單的牛羊圈。他買了17頭牛和60只羊,開始吃草。他租了地,種了8畝草作為牛羊的補充飼料。

起初,沒有技術。牛羊常患這種病和這種病。”有一次,一頭黃牛死於這種疾病。我不知道是什麼。我立即要求縣獸醫站的技術人員進行診斷,並向技術人員諮詢防治技術。縣獸醫站的每個技術人員都有自己的電話號碼。當我發現牛羊不正常時,我就用電話諮詢他們。這些年來,我經常向他們諮詢牛羊養殖技術和疾病防治技術。”

2016年,全縣漁業畜牧部門資助他15萬元,重建了500平方米的牛棚和700平方米的羊舍,改善了飼養條件。

2016年,他家被列為扶貧安置對象,並在縣城安置了一套住房。那一年,牛羊的收入超過6萬元,幫助他們脫貧脫帽。還有47頭牛和250頭以上的山羊。

孩子們去城裡讀書,妻子照顧孩子們去縣裡讀書。我在這裡飼養了這些牛羊。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高吉利對未來充滿信心。(韋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