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的葬花词,透漏了她的死亡真相

葬花词是林黛玉所作的众多诗词中最重要的一首,它最集中地表达了黛玉的世界观、爱情观,同时,这首诗里还隐藏着黛玉最终的命运。曹雪芹在这首词中,预先交待了林黛玉的死亡地点、死亡时间、死亡方式等等诸多重要事件,值得我们去仔细研读分析。

曹雪芹为了向读者交待葬花词的重要性,不但让黛玉反复吟诵这首词,甚至还要潇湘馆的那只鹦鹉也都背会了它。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宝玉被打后,卧病在床。一大早,黛玉在树荫下远远地看怡红院,众人都陆陆续续去看望宝玉,相较之下,黛玉想到了自己零丁孤苦,便怆然泪下,被紫娟劝慰着回到潇湘馆。这时,黛玉养的那只鹦鹉便开口了。

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的葬花词,透漏了她的死亡真相

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于是紫鹃说,是因为姑娘常常吟诵,所以鹦鹉就记住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黛玉的这首葬花词,来看看它是如何交待黛玉之死的相关线索的。

首先,来看看黛玉的死亡方式: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句表明,林黛玉死后是被埋于土内,所以是一掊净土掩风流。而且黛玉还说强于污淖陷渠沟,渠沟里有水,黛玉不喜欢花落入水中,她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的死与水相关。如此则可以证明,林黛玉根本不是某些红学家分析的那样,是什么投水而死。

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的葬花词,透漏了她的死亡真相

此外,黛玉是来还泪的绛珠仙草,她对宝玉只有爱,很深的爱和牵挂,并没有恨,自残自尽的方法不是还泪,也不能终其一生。其次,黛玉明确地和宝玉说过,对葬花入水的看法,如果她自己在沉湖,就太矛盾了,就好像一个有洁癖的人,却自愿选择在肮脏的地方吃饭一样,是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

我们再看看黛玉的死亡时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春残之日,花落之时,便是红颜老死之时,这话再明白不过的了。花落人亡两不知,想来就让人伤情。死在春尽之时,时间还有些笼统,联系上下文,黛玉的死亡时间,应该是芒种节前后。黛玉葬花就是在芒种节那天,书中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大观园里的女儿们在这一天祭花神,黛玉则是葬花。芒种节前后,随着众花凋落,春尽夏至,黛玉就和遍地落花一起,被埋葬在她和宝玉曾一起葬花的沁芳亭的桃树下面。为什么是葬在这里呢?书中也有伏笔。

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的葬花词,透漏了她的死亡真相

大家还记得宝黛爱情的开始吗?就是二人共读西厢记那一回。宝玉当时正在沁芳亭的桃树下偷偷看西厢,黛玉用花锄,荷了一个装着桃花花瓣的锦囊,来到桃树下葬花。黛玉发现了宝玉,于是有了宝黛第一次共读西厢,也有了宝玉第一次情不自禁对黛玉示爱!

综合下来,这一段正是预示了黛玉死亡的时间、方式、和最终埋葬地点。黛玉葬花于此时此地,而黛玉也是死于此时,被葬于此地。桃花花瓣是春尽而落,黛玉的生命也是春尽而逝!黛玉用诗来预言了自己的命运,虽然悲惨,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