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中國民企崛起,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

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諸多中國企業利用互聯網共建了一個和諧、高速發展、技術不斷突破的互聯網市場。在這個市場中,打造了諸多領先全球的企業,比如民企中的華為、阿里、蘇寧等等。然而說到民企,如今中國民企的陣容空前強大,幾乎佈局各個行業,同時又在各個行業全球排名靠前,比如IT通訊領域排名第一的華為、電商領域排名第一的阿里、製造行業各方排名第一的富士康、藍思科技、正威集團、格力、美的等等。

又一中國民企崛起,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


然而就在大家把目光放到這些老牌民企上,又有一箇中國民企悄悄崛起,這家企業以不斷開拓創新為企業精神,歷經15年的創業期和發展期,奠定了如今全球第一的基礎。這家民企就是漢能集團,一家專業從事清潔能源的跨國公司。目前在國內多個省份以及美洲、歐洲、中東、亞太、非洲等地設有分支機構,主營業務主要以水電、風電、薄膜太陽能發電,子業務涉及非常廣泛,大多應用於城市建設以及出行方面。

又一中國民企崛起,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

當然,漢能集團如今的這一系列成就都離不開它的創始人—李河君,在漢能集團的發展歷史上,李河君打造了漢能發展的必要的兩個傳奇。第一個傳奇就是耗時八年,投入資金近200億,建設了金安橋水電站。為什麼這個水電站是傳奇?金安橋水電站裝機總容量達300萬千瓦,這是全球最大的由一家民營企業建設的特大型水電站,比當年象徵美國實力的美國胡佛大壩大30%。

又一中國民企崛起,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


而第二個傳奇同樣是歷時八年,不過這次卻是收購。李河君通過四次海外技術併購整合,投資超過500億人民幣,進軍具有獨特技術優勢的薄膜太陽能行業,成功的使漢能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全產業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但最讓李河君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漢能專注做實業,24年來只幹一件事——做的都是清潔能源。懷有報國情懷的他,不僅著作了《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還以“漢能,因祖國強大而強大”為司訓。

又一中國民企崛起,研發投入超過800億,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


回到漢能上,在李河君耗時八年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民營水電站之後,又投身進入投資規模更大、技術難度更高的薄膜太陽能行業。在2004年,漢能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聘請了諾貝爾獎得主Alan G.MacDiarmid先生為首席科學家,同時還聘請了大批歸國中國青年科學家,組建了餘百名博士、碩士及高級工程技術能源為主題的漢能高科技能源研發中心,致力攻克薄膜太陽能技術。關於薄膜太陽能的投入,到目前為止研發投入已經超過800億元。


那麼為什麼漢能集團要投入這麼多錢去研發薄膜太陽能技術?薄膜太陽能到底能幹什麼?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前面說到李河君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就是漢能集團24年來只做清潔能源這一件事,薄膜太陽能就是清潔能源中的一種。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重大災難性問題,而為了解決這個災難性問題,漢能施以綿薄之力。


回答第二個問題,薄膜太陽能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來發電,薄膜發電發展到最後,對於人類起到的作用就像葉綠素對植物一樣,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薄膜太陽能帶來的移動能源,將最終替代傳統供電方式,實現真正的能源自由。按照發展前景,薄膜發電正在掀起一場不亞於互聯網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換種方式來說,漢能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突破,造福的不僅是中國人民,更是全人類。


對於漢能來說,薄膜太陽能技術並不是這麼容易,從漢能在2004年開始建立新能源研發中心,到2016年薄膜發太陽能技術被首次應用到新能源汽車上,這兩個開始之間隔了近12年。漢能薄膜太陽能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了漢能的“朋友圈”,其中有摩拜、奧迪、北汽、共享電動汽車企業等等。而在專利方面,截止目前,漢能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過9500件,累計授權專利超過2025件。在這如此龐大的專利體量面前,漢能一直在薄膜發電領域扮演領導者角色。


據漢能早前發佈的2018年年中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漢能在薄膜發電方面實現營收204.15億港元,實現利潤73.29億港元,佔收入的35%。其他下游業務收入為13.3億港元,另外在今年9月份,漢能集團和日本Forest Global Stage國際集團在北京簽署高達9億人民幣的漢瓦預售合約。據瞭解,該合同是日本薄膜發電市場起勁為止最大的合約。作為漢能集團的創始人李河君也在登上了“胡瑞百富榜”,在今年發佈的“胡潤百富榜”榜單中李河君以300億身價排名第89位,至此,李河君被譽為“中國版馬斯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