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和尚有话说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水浒传》是王和尚最喜欢的书之一,前后看了无数遍。每有领会,便欣然忘食,不禁击节赞叹。水浒传之好,在于作者笔力遒劲,以史家笔法刻画人物,聊聊数笔便活化出人物的性格;还在于作者对人情人心揣摩非常透彻,人情世故写得惟妙惟肖;还在于作者胸中有大丘壑,一部大书娓娓道来,从容不迫,不知盘算多久才下笔。当然其思想之深刻,情怀之悲凉,见识之高远,更无需赘言。

和尚计划写一个系列的文章,来细读其笔法和语言。和尚读书讲究精读、细读和慢读。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其趣味,把握其要旨,若当故事看,就对不住其“四大名著”的地位了。和尚会以原文为主,加以短评,来发现《水浒传》之美!

这个系列先从书中一些“父母”级别的人物说起, 力求寻找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内心想法,看这个人物如何立体和鲜活。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水浒传小人物点评:母亲篇

李逵之母

故事背景:

宋江上梁山之后,很快把父亲纠结上山,公孙胜也要回乡去看望老母。这时李逵也叫嚷着要去接母亲上山。他说“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而他的目的仅仅是““我只有一个老娘在家里。我的哥哥,又在别人家做长工,如何养得我娘快乐?我要去取他来这里快乐几时也好。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特别的存在。金圣叹这样评定他“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写李逵色色绝倒,真是化工肖物之笔。”但是应该看到,李逵是一个未长大的儿童,天真和残忍都出于天然,并且他是作者着墨甚多的喜剧人物,水浒传后半部主要由他来牵连人物,增加阅读兴趣。因此从上文两句话可以看出李逵的性格,他单纯,偶尔会撒娇;他真实偶尔也会有小聪明;他混沌但是偶尔见事极明,他之纯孝,出于天然,他之残暴凶狠也毫不掩饰。李逵取母,只不过是想让母亲享福,直接但是直击人心。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本文重点来写李逵之母,看她如何造就了李逵这样的性格。作者简洁几笔就刻画出一个没什么见识又有点执拗的农村老太太出来。

李逵经过曲折终于回到家,看到老母亲。这时他娘眼睛已经瞎了,正坐在床上念佛。作者安排其瞎,别有用意。其一,其母亲是因为生活穷困,思念儿子而哭瞎了;其二,其瞎也在于其见识短浅,毫无分辨能力之“瞎”,后文便知。

李逵母亲一遇李逵就这样诉苦:

我儿,你去了许多时,这几年正在那里安身? 你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

我时常思量你,眼泪流干,因此瞎了双目。 你一向正是如何?

点评:

这段话主要交待其母生活的状况:穷困而且悲惨。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其母非常挂念李逵,前后问了两句李逵情况,并且因思量而致眼瞎。李逵之孝母,在于其母对其之溺爱和看重。其二,其母对李逵大哥李达颇有微词。李达给人做长工,挣钱当然不多。但是其母一见面就抱怨“养娘全不济事”,而不顾念李达之辛苦。后文可知李达之困苦:

“当初他打杀了人,教我披枷带锁,受了万千的苦。……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来,着落原籍追捕正身,却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财主替我官司分理”李达为了李逵受尽苦楚,但是其母对李逵无一句抱怨,可见其对李逵之溺爱,对李达之不公。其不瞎而何?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而李逵不敢告诉其母事实真相,骗她说“铁牛如今做了官,上路特来取娘

。”

而其母的反应是“恁地却好也!只是你怎生和我去得?

当见到李达归家时,其母还说“铁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家来取我。”

点评: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李逵之母对李逵竟然毫无准确认识。李逵首先不识字,脾气暴躁凶狠,长相非常丑陋,在江州只不过是一个牢子。他怎么可能当官?其母竟然毫无判断,其不瞎而何?或许是她溺爱儿子,故而盲目相信;或许她急于摆脱穷困,故而偏信不疑。但是其母之不能吃苦耐劳,向往“享福”之心理却是昭然若揭了。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李逵害怕哥哥再来聒噪,故而扔下一锭大银就背着母亲逃走。值得注意的是李逵之纯孝和憨厚,背起母亲就走,李逵之混沌也在于此。李逵背母上山又发生了一段对话,正是这段话造就了其母的悲剧。

娘道:“我儿,那里讨口水来我吃也好。”

李逵道:“老娘,且待过岭去,借了人家安歇了,做些饭吃。”

娘道:“我日中吃了些干饭,口渴的当不得。”

李逵道:“我喉咙里也烟发火出。你且等我背你到岭上,寻水与你吃。”

娘道:“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

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

点评:

和尚读这一段时,非常疑惑到底是多渴才让其母片刻忍不得?其母说话步步紧逼,并且毫不退让,而且显得自私自我。李逵背她上山逃走,其劳累辛苦不问可知,其母无一语安慰。而只是在说自己“口渴”,并且不依不饶。其母之强横执拗可见一斑。而李逵对其母又唯唯诺诺,两人之间关系很是微妙。由此可见,李逵其母对李逵的感情是既溺爱依赖又强霸蛮横,完全不像正常的母子关系。而正是因为其母之执拗,李逵冒险去取水,而其母葬送虎口,其悲剧有偶然也有必然。李逵之孝心没有得到实现,不仅仅是社会原因,更多是其母自身的原因。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有文本可知,李逵之父亲长期缺位,其母之溺爱更使得其教育严重缺乏。故而李逵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任性,残暴并且蛮横,虽然其天真纯粹,但远不具有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个责任,其母应该负!

雷横之母

故事背景:

雷横路过梁山,被宋江拦住。宋江一心想邀请雷横入伙梁山,但是雷横以“老母年高”而拒绝。雷横在文中也是一个非常孝顺之人。而其母之气质、品性更是值得雷横孝顺。

下面细看:

雷横回到郓城县,因无钱看戏,得罪了戏子白秀英。白秀英是知县的情人,故而知县大怒,要把雷横捆在县衙门口示众。这时,雷横的母亲正来送饭,看见儿子吃他扒在那里,便哭起来,就骂那禁子们。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这段话非常精彩:

婆婆道:“你众人也和我儿一般在衙门里出入的人,钱财直这般好使!谁保的常没事?”

禁子答道:“我那老娘听我说,我们却也要容情,怎禁被原告人监定在这里要驮,我们也没做道理处。不时,便要去和知县说,苦害我们,因此上做不的面皮。”

那婆婆道:“几曾见原告人自监着被告号令的道理。”

禁子们又低低道:“老娘,他和知县来往得好,一句话便送了我们,因此两难。”

那婆婆一面自去解索,一头口里骂道:“这个贼贱人直恁的倚势!我且解了这索子,看他如今怎的!”

点评:

雷横得罪白秀英,知县护短,故而要雷横捆绑示众,禁子无奈也只有招办。但是雷横其母句句如刀,爽利泼辣。因为禁子们和雷横是同事,故而他首先直指禁子,“钱财直这般好使!”一句点出白秀英使了钱,“谁保的常没事?”说明谁都有马高镫短之时,身为同事应该相互照顾。这一句雷横之母说得干脆利落,并且直指要害。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当禁子们说明原委后,其母剑指知县“几曾见原告人自监着被告号令的道理”,这句话痛快淋漓点明知县包庇白秀英,两者原告被告本是平等,知县因私舞弊,故而“原告”竟然可以恣意“监禁被告”。这句话有理有节,并且点出“道理”,可见知县不知道理,也不顾忌道理。雷横之母话不多,但是刀刀见血,非常犀利。

而当禁子说明白秀英和知县的私情之后,其母目标又转移到白秀英身上,直呼其为“贼贱人”。因为在她看来,白秀英不过是个歌伎,身份低微,语言卑污,根本不值得在意。故而他就大胆去解索子。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这段话虽然之后短短三句,但是雷横之母的形象就立起来了。她语言犀利,做事泼辣,并且心有正气。看到其子无辜受辱,更是非常勇敢和有担当。其母虽然句句呛人,但是绝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心有道理,故而敢于直斥其非。厉害!

白秀英却在茶坊里听得,走将过来,便道:“你那老婢子,却才道甚么?”

那婆婆那里有好气,便指着骂道:“你这贱母狗,做甚么倒骂我!”

白秀英听得,柳眉倒竖,星眼圆睁,大骂道:“老咬虫,吃贫婆,贱人,怎敢骂我?”

婆婆道:“我骂你待怎的?你须不是郓城县知县!”

白秀英大怒,抢向前只一掌,把那婆婆打个踉跄。

点评:

雷横其母牵挂爱子,并且心有正义故而毫无畏惧。但是白秀英却愤怒难耐了。两人这一段对骂也非常精彩。雷横其母直言“贱母狗”,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直指白秀英内心隐私。“做甚么倒骂我”更是反问,表示你本身行为低贱强横无理,怎么反倒骂我?雷横其母一直是气壮而理直,并且毫无畏惧。面对白秀英的谩骂,其母一句话就怼了回去。“你须不是郓城县知县”这句话太精彩!因为知县和白秀英有私情,并且处事不公,故而老婆婆破口大骂,因为心中不平,故而反唇相讥。而且这段话显得她很有身份,也很懂现实。故而白秀英只有拳脚相向,而不能开口骂了。为何?因为理亏!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雷横见了母亲吃打,一时怒从心发,扯起枷来,望着白秀英脑盖上打将下来。那一枷梢打个正着,劈开了脑盖,扑地倒了。众人看时,那白秀英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动弹不得,情知死了。雷横打死白秀英后被押在牢房。其母又去看他,在这遇见了朱仝。

其母哭着哀告朱仝道:“老身年纪六旬之上,眼睁睁地只看着这个孩儿,望烦节级哥哥看日常间弟兄面上,可怜见我这个孩儿,看觑看觑。”

朱仝道:“老娘自请放心归去,今后饭食不必来送,小人自管待他。倘有方便处,可以救之。”

雷横娘道:“哥哥救得孩儿,却是重生父母。若孩儿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朱仝道:“小人专记在心,老娘不必挂念。”

那婆婆拜谢去了。

点评:

婆婆这段倾诉椎心泣血。特别是“眼睁睁”三字非常形象。雷横不愿栖身梁山徒以有老母在,老母为了儿子更是奔波求告。其母子间的深情可见一斑。雷横母之泼辣是分对象的。看他跟朱仝一番哀告,说得入情入理,并且感人至深。特别是最后“拜谢”儿子,更能看出其修养。她称朱仝为“哥哥”,可见其低声下气,儿子若不能生存,她性命也便休了,说得更是哀切动人。

王和尚读水浒:可怜天下父母心,水浒传中谁的母亲最可敬?

这段话很多字很有力量,比如“眼睁睁”“看着这个孩儿”,“我这个孩儿”“若孩儿”,句句体现其母对儿子的深情和依赖。有母如此,雷横安敢不孝顺?!后文也正是在朱仝的安排下,雷横带着老母亲去梁山落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