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茶有真香、有佳色、有正味。一壺好茶,泡茶的水最為關鍵。《茶經》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張大覆在《梅花草堂筆錄》也有論述“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於泡茶而言,水的重要性。

古人泡茶水有講究:甘而潔、活而鮮、還要貯水得法。用軟水泡茶,茶湯色、香、味具佳。用硬水泡茶,則茶湯變色,香味大減。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圖片素材來自照壁背後

泡茶用水,不僅僅在於選擇什麼水,還要選擇適合煮水的壺,更要掌握煮水的方法。目前普遍煮水用以下幾種方法:

  1. 飲水機: 飲水機一般加熱到90℃左右就會自動保溫,水難以煮沸,安全衛生得不到保證,不太適合用於煮水泡茶。
  2. 電熱水壺:煮水速度快,方便實用,但對水質沒有明顯改善。
  3. 鐵壺:能夠軟化水質,改善水質和茶湯的口感,且煮水能夠完全沸騰,保溫力強,適合沖泡需要高溫的茶類。缺點是需要經常保養。
  4. 陶壺:透氣性好,有一定的吸附性,對水能起到一定的淨化作用,煮水活性好。缺點是煮水較慢。

銀壺:有殺菌除異味的功能,銀壺煮水至清至純,含氧量高,對茶湯的口感有明顯改善。且不易生鏽,很好保養。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圖片素材來自照壁背後

​陸羽對水壺有過精闢闡述:"鍑以生鐵為之,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恆,而卒歸於銀也"。《茶經》此段詳解純銀燒水壺之妙處:瓷和石很雅。但熱傳導太差,容易炸、碎,不易燒開水。更加,石頭和粗瓷土氣未去,流於觀而疏於用。銀做壺最為潔淨,不會破壞茶的原味。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圖片素材來自照壁背後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提出:一沸魚目有聲,二沸湧泉連珠,三沸騰波鼓浪。用於泡茶的水,煮到二沸或是剛剛三沸時,水的活性是比較好的。如果煮的太久,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則活性降低,即我們平時說的水“煮老”了,對茶湯影響也不好。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圖片素材來自照壁背後

​但如果是使用自來水泡茶,就需要把水煮久一點。因為自來水中帶有消毒殘留下來的氯,沸騰時,把燒水壺蓋子打開,讓水保持沸騰一分鐘左右,能夠除去一部分的氯,降低水的異味。很多有泡茶經驗的人都親身感受過,不同的水泡茶的差異絕非是用技巧可以彌補的。具體哪種水配哪種茶更好,不可一概而論,需要經過對比才能知道。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圖片素材來自照壁背後

​很多人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茶”,即茶要用原產地的水沖泡,方可泡出最佳的滋味。但這樣的水只能去到原產地才能喝到,即便運回來水的活性也降低了。

所以,我們也只能儘可能地選擇合適的水、煮水壺、煮水方法來給好茶錦上添花。

「品茗」煮好一壺水,方得茶之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