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盛

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具有四十余年的锻造历史,是中国锻压协会和中国重机协会理事单位。公司专业研发生产大中型机械装备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造船、航空、交通、海工、采油机械等领域。获“滨湖区科技进步十强企业”“无锡市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示范单位”“滨湖区文明单位”“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滨湖区工业十强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单位”“无锡市知名商标证书”“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殊荣。

访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盛

当下,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的企业起高楼,有的企业在“经济寒流中”苦苦挣扎,接受洗礼。然而,正是在经济低迷、市场前景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达重工”)积极转型,充分调动企业内在潜力,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宏达重工之所以能够屹立于市场,其成功之处在于人,而不在于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与设备,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具有一支团结拼搏且一级战斗力的将才队伍,能够创新性地改变发展思路。

时值宏达重工大刀阔斧、昂首奋进阶段,为深入了解公司的变革及今后规划,也为倾听一个新锐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的真知灼见,我们走近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盛,听他一一讲述。

学以致用 与时俱进

无锡——太湖的一颗璀璨明珠,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张盛生于斯长于斯。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少年”终究要长大,识尽各种滋味,方能更上层楼。成长中的张盛,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南京大学攻读金融专业。尽管学有所成,但他深知站得高方能看得远,本科毕业后,张盛踏入了人生的第二个驿站——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14年,张盛完成学业,赴宏达重工常州分公司历练自己。尽管有着“海归”的身份、不错的学历,但张盛仍坚持从普通岗位做起,在他看来,基层的经历是每个接班人都必须要走过的历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书本上所学的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而“洋”背景与“土”经历完美磨合后,必定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新思维、新思路。也正因为有了基层的磨炼和学习的强力支撑,张盛在公司管理、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公司远景规划等方面,都展露非凡的才能和见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并颇有收获。

和无锡众多民营制造企业相比,宏达重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已经很长,谈及公司近期转型之处,张盛坦言:“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深度调整的宏观环境之中,需要调结构、稳增长、防风险。另外,国家正大力倡导发展绿色、节能、环保产业。众多企业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纷纷重找定位,加速转型、升级步伐,致力于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公司目前的生产环境、生产厂房、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相对来说,比较陈旧落后,需要尽快升级改造,跟上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步伐,经反复研究后,公司决定启动‘厂区环境改造工程’项目,它的有效实施,既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硬件基础,又是发展企业跻身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引擎,更是企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加速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他介绍,为了确保“厂区环境改造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公司上下作了充分的准备,内部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意志。“厂区环境改造工程”项目一是改善厂容厂貌,将二、三十年前的生产厂房彻底进行翻新改造,建设相应配套的生产车间、理化中心、流转场地和储存仓库,使之成为更安全、更环保、更文明、更适合于现代化生产的制造基地。这是新产品开发、生产线改造的基础条件;二是按照产品的大小形状建设通用的多向模(镦)锻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建设各个产品独立的专用生产线;三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线数控化技术改造,使之适应产品结构的优化整合,向军工、电力、海工、高铁、化工等领域的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要求发展。其中,开发高铁车轮车钩、高压阀门以及风电主轴等多向模(镦)锻挤压新产品,是本项目开发的重中之重。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能够替代铸造或自由锻造的传统产品,以适应高铁行业、化工行业和风电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

此外,公司还对整体设计进行了论证,对多向模(镦)锻车间、碾环机车间、数控机械加工车间、理化中心和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等各具体项目进行了策划,对电力供给进行了核准和预测,对制造商、供应商进行了合格供方检查。同时,结合中国中车集团合作开发高贴用车轮、车钩的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厂区现有土地面积43815㎡范围内的建筑空间进行合理使用。

“宏达重工发展多年,也算历经冷暖坎坷、沉浮起落,但我们始终坚持在负重下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因此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相信通过这一次的环境改造项目,必定也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张盛如此总结。

以人为本 强基兴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创造并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是要打造出一支精良的员工队伍。

宏达重工的雄厚实力在业界有目共睹,不仅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研发机构,还建有专业的无损检测室和理化试验中心,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质量检控能力雄厚。“宏达重工是一个非常重视人才的企业,这么多年来,凝聚了一大批具有现代化企业管理、研发经验的行业精英”,张盛表示,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人才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激发出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宏达重工现有员工500余人,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公司积极广纳贤才,与江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人才合作协议。“公司现在是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大型铸锻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无疑也为我们吸纳行业精英提供了更多渠道。” 张盛说道。

“在人才管理方面,我们也借鉴了国外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满足员工需要、维护员工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员工不断享受到事业发展的成果。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的持续改善,也让员工有了归属感。同时,加大对硬件设备、厂区绿化亮化的投入;设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福利制度,为员工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期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将自身的基础夯实的更牢些,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快捷、卓越的产品和服务。” 尽管进入宏达重工时间不长,但是眼前的张盛却深谙用人管理之道,说起带兵经验有想法且不偏执,在他看来,公司责、权、利清晰,流程科学,工作效率自然会高。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也是一个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宏达重工发展自身的同时,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响应政府号召,对养老院等福利机构进行捐款捐物;每年为周边乡镇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宏达重工用一次次的实际行动担起其应尽的社会责任,践行着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使命。

专业品质 整合升级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严重下滑、各行业均受到巨大冲击,宏达重工的发展也面临重重挑战。大环境下,宏达人并没有后退半步。“宏达重工自1987年移地建厂、1993年定名‘宏达’起,始终本着‘用精致宏,精益而达’的创新理念,用专业品质和完善服务在行业内开疆辟土。近几年,尽管外在压力较大,但我们还是尝试着摆脱了原有的传统格局,实施企业发展新战略,运行现代管理模式,加速了企业的发展步伐。”张盛说道。

访谈中,张盛极力强调企业产品质量要围绕一个“精”字做文章,因为质量是产品的本质、基础,是产品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市场竞争的焦点。他介绍,宏达重工发展至今,为了实现产品的精益求精,不仅拥有1600吨自由锻水压机、3吨电液锤等锻压设备,全电脑控制电炉台车式热处理设备,以及各类大型机械加工设备,还集成了一套公司独有的质量流程,使产品质量达到最高标准,以建立和维护客户的信心。目前,公司已获中国、英国、法国、美国、韩国、德国、意大利等船级社工厂认证证书,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证,起重吊钩质量认可证书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GJB9001B-2009军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自2014年起,我们与江南大学合作研发基于成组技术的异性锻件的智能化CAPP系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实现人机间、各子模块的信息、交换。集成DEFORM工艺仿真系统,模拟加工过程,解决企业手工工艺设计效率差、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不易达到内部组织优化等问题。”张盛说。同时,宏达重工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划分客户等级,与客户共同成长。公司一方面建立了科学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式的研发、生产和服务;另一方面每个项目都会组建项目小组,采取直接负责制,严控交期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也正是这种完善、实在的本色,宏达重工与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上海锅炉、哈尔滨锅炉、哈电集团等众多客户群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说起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张盛的回答有点出乎意料。不同于其他公司纷纷在全国范围内铺点设局、宏达重工未来将以“整合”为主。“什么叫‘整合’,简单来讲,就是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我们现在在南京、常州有子公司,3—5年内会把设备、人才慢慢转移至无锡总部。之所以采取这一发展战略,是因为重工行业相对于消费行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针对性,发挥规模优势,对于公司发展是上上策。” 张盛解释道。

老子曾曰:“保持谦卑,善于积累,才能进步和发展。有大胸襟,能够包容,才能成就伟大的功业。” 在张盛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位新锐企业家的崭新风采,他低调却不胆怯,有想法且敢于实施,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宏达重工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由衷期待着。

访无锡宏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