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最好的詮釋——內心富有,享受孤獨

孤獨:最好的詮釋——內心富有,享受孤獨

01

時常會有人問我,你一個人在大城市生活,沒有朋友,沒有家人,你無聊嗎?你會不會不習慣?想要回家?

每每聽到這些問題,思緒總會把我拉回大學那五年。沒進入大學之前,我是一個去上廁所都喜歡結伴而行的,喜歡熱鬧、喜歡一群朋友、害怕一個人,一個人最害怕黑夜。

後來,進入大學後,一個人離家很遠,沒有以前的朋友、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什麼都不適應,陷入一種內向的性格,因為競選班乾落選、因為喜歡英語之後便有幸進入社團、之後社聯、團委、再之後班級輔導員、實習組長。

02

於是,開始了我忙碌的生活。別人是上課、食堂、圖書或者社交,我是上課、參加活動、考試、社交、圖書。忙得吃飯都要訂鬧鐘、任何事情要拿便籤寫下來。

就這樣,因為忙碌,我開始專心於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慢慢融入所在的圈子,也開始忘記了自己在這所學校原來是一個人,慢慢變得開朗、變得喜歡和任何不同的人接觸。人都是喜新厭舊的,當你現在過得很好,有了很好的生活,自己變得忙碌起來,你會很少去思考以前那些煩惱,令你焦慮的事情。

03

由於事情多,我變得忙碌,自然而然的我和朋友就少了聯繫,學生時代的友誼其實就是陪伴,比如廁所的友誼、逛街的友誼、逃課的友誼、飯局的友誼、泡圖書館的友誼。

慢慢的,我身邊的人每天總是不固定的人,別人成群結對、我時常一個人,去吃飯、逛街、圖書館、考試、學舞蹈、參加各種學術、活動似乎都是一個人。

於是,在很多人眼裡認為我“高冷、清高、孤僻、獨來獨往“”甚至不合群、性格不好,很不好相處。

孤獨:最好的詮釋——內心富有,享受孤獨

人都是這樣的,蝴蝶效應,剛開始,我也會難過,會渴望像別人一樣,會想著要不要放棄自己熱衷的事情去融入那些圈子,使得自己看起來沒有那麼另類。

04

後來,我開始按自己這個思維去做,但是,我發現融入這個圈子之後,始終覺得自己差了一點,那就是始終是迎合別人。而後,我便一直做自己熱衷的事情,交自己喜歡交的朋友,也許是大學很早我就知道自己未來將要做什麼、但是不知道自己去哪,也是那段歲月我開始變得享受孤獨、習慣孤獨。

畢業後,我一個人先是去了汕頭實習,後來去了上海找工作、之後杭州工作,換了很多份行業的工作,一個人去了江浙滬、福建、廣東這些城市,一個人住青旅、酒店、賓館,一個人看日落日出、一個人過生日,一個人逛街、看電影、K歌、一個人旅遊。

05

似乎看著文字會覺得很孤獨、憂傷,可實際上並沒有。我見過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出來工作或很多年或沒多久,就渴望一個人陪伴,於是,遇見一個人便覺得是自己生命中一束光,有的把寄託在愛情上,不斷的交對象,以為交了對象這一切就會好起來。

有的寄託在工作上,有的寄託於信仰比如佛教,有的沉迷於各種娛樂場所,酒吧、ktv、夜場,有的沉迷於買買買,可是你會發現內心的貧瘠、孤獨其實是最荒涼的,只有內心富有、充實,才會無所畏懼。

06

我們生來便是一個人、慢慢成長、孤獨是每個人必修課程,隨著你走過的路越來越多、遇見的人越來越多,你會越來越孤獨,會覺得懂你的人很少,可真的是這樣嗎?

有趣的靈魂才會撞擊,孤獨從來只是一個人的內心狀態,真正內心富有的人,享受孤獨的人,無論身邊的人是誰、還有誰,都會隨遇而安,哪怕遇見一些事,也會當下失落、彷徨,之後能夠立馬元氣滿滿。

我可以一個人把一個人的生活過成倆個人的生活,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各種秀、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做自己喜歡的美食,其實是種享受,是種獨處。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精彩,未必一個人就不好,也未必倆個人就一定好或者不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你能享受孤獨、內心富有而不是內心一片貧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