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节合一的清明节大同人是怎么过的?

身为一个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

”是流传在大同一带的俗谚。可事实上,地处雁门关外的大同三月还远非春花烂漫之时,于是便又有那句“四月八,皮袄皮裤不敢脱”的戏语。大同的气候之寒确是事实,“早穿皮袄午穿纱”更是春季大同气候变化异常的真实写照。可不管怎样,清明节一到,离春暖花开的日子为期不远了,春天也就快真的来到了。

三节合一的清明节

清明节本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却成了一个民俗节日。清明每年在公历的4月4或5日,时间比较固定,而农历的清明则在三月下旬或三月上旬,大同民谚云:“二月清明没一根,三月清明遍地青。 ”是说清明在农历二月过,地面光秃秃的三月里过则是遍地青草吐绿芽了。

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节合一的清明节大同人是怎么过的?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由来已久, 古代的上已日是其前身。最早的上已日(三月三)是一个春游踏青的节日。又因为清明与上已的三月三两节之日最接近渐渐地便合二为一,以清明取代了上已,上已之名也被人们淡忘了。后来因为春秋时晋国的一个故事,清明期间又多出了一个寒食节。据《左传)载,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晋文公重赏大臣,却忘记了在他最为饥寒交迫时偷偷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给他吃的忠臣介子推。介子推遂与母亲隐居绵山中,远离了晋文公。后来晋文公良心发现,亲自来到绵山脚下请介子推出山回朝,然介子推始终不出。无奈之下,重耳下令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当发现介子推抱树烧死后,重耳懊悔不已,下令全国禁火三日,臣民均不得吃熟食,称之为“寒食”,这便是“寒食节”的来历。

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节合一的清明节大同人是怎么过的?

寒食节本为晋国之节然面人们敬重介子推之忠诚与骨气,遂成为全国之节。关于寒食节,《薛海》中有关“寒食”的条目是这样说的:“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因清明与寒食两节一前一后紧紧相随,于是后来便将其合二为。清明节最终取代了寒食节,寒食节的内容也与清明节合并,人们在清明节不仅要踏青春游,还要禁烟火,吃冷食。大同民间向有“寒食糊儿(花儿,小米煎饼)清明糕(凉糕)”之俗,每到清明前数日便摊小米糊,蒸凉糕。事实上真正的寒食禁食烟火是在古代,地处塞北高寒地带的雁门关外倘若真的断火断炊是很难的,所谓“禁食”只是预先做好饭食搁置在那里,以备“寒食”那天食用。到清明寒食节时该生火还是要生火的,只不过不同与平日的生火做饭而已。

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节合一的清明节大同人是怎么过的?

昔日大同过清明节一向是孩子们的企盼,因为这一天还要蒸寒燕。寒燕是鸟名,指的是早春尚寒冷时就重飞北国的燕子等候鸟。清明前数日,女人们就要起(发酵)白面,然后捏成各种小巧的燕、雀等小鸟,也捏成一些兔、犬等小动物,点上颜色上笼蒸熟,再放人大火后除去灰的炉膛里慢慢烤干。烤干后的这些动物小面食(一般如核桃或枣大小),要穿在细柳枝或圪针上,挂在仰层上,如五颜六色的鸟兽在一- 起聚集嬉耍,煞是好看。这寒燕本是哄小孩的吃食,可最初几日是不许吃的,只有过了节后,才允许孩子们取下慢慢地作为零食吃掉。

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三节合一的清明节大同人是怎么过的?

上面讲到的清明的食俗已经足够丰富,但还有最重要的一件没讲清楚,那就是清明的扫墓。扫墓祭祖是清明的-件大事 ,买些肉食酒菜,蒸些白面馒头,摆在坟头,即算是完成了对先人的追忆和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