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中的“渣男”孫權對孫策後人如何?到底還是親生大哥!

東吳作為三國時期最年輕的團隊,在孫策孫權的帶領下,既有周瑜、魯肅、太史慈等一眾少年英雄合夥,又有黃蓋、韓當、程普等當年父親的老部下加盟,在這個群雄並起的年代裡是叱吒風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提起孫策,小霸王之威名那是家喻戶曉,他的父親孫堅也對這個長子寄予無比的厚望,孫堅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而他們五兄弟的字卻非常的有意思——“伯符、仲謀、叔弼、季佐(孫朗史無字)”。

《三國殺》中的“渣男”孫權對孫策後人如何?到底還是親生大哥!

其中伯仲叔季分別表示兄弟之間的長幼次序,而“仲、弼、佐”則兼有輔助之意,只有孫策的“符”代指掌控軍隊的虎形兵符,象徵著無上的權利與地位。

想當初孫策一杆長槍蕩平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劍鋒所指所向披靡,只可惜尚未能與群雄逐鹿中原,便死在了無名刺客的手中,將這剛打下的江東基業轉手讓給了二弟孫權,而孫權也算是幸不辱命,憑著這點家底生意是越做越大。

《三國殺》中的“渣男”孫權對孫策後人如何?到底還是親生大哥!

但在《新三國演義》中孫權的形象十分猥瑣,不但趁著孫策死後逼走大嫂,假意讓位周瑜試探其忠心,對後任的幾位大都督也是極盡傾軋,於是卡牌桌遊《三國殺》的玩家對這個全擴單挑五五開的武將取了個“渣權”的別稱。

說孫權是渣男原因,恐怕對孫策態度絕對佔一條,創業江東之際,家底是孫策厚著臉皮要的,地盤是孫策提著腦袋打的,人才是孫策三番五次請的,你孫權來了就吃現成的不說,稱帝后才追諡大哥一個“長沙桓王”的名號。

《三國殺》中的“渣男”孫權對孫策後人如何?到底還是親生大哥!

其實孫權不尊孫策為帝在政治上確實是正確的,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避免孫策一系生出一些幻想,另一方面也防止野心家利用所謂的正統來動搖吳國的根基。

孫權對於孫策的後代可謂是照顧有加,絕對說不上刻薄,孫策的大女兒,也就是三國殺中的孫茹,先嫁給了丞相顧雍的兒子顧紹,後又改嫁大都督陸遜,二女兒則是當了安國將軍朱治的兒媳婦,這可都是實打實的豪門。

至於孫策的兒子孫紹雖然只封了個候,連父親的爵位都沒繼承,但在孫權在位期間,即使宗室之間斗的你死我活,孫策一系依然安然無恙,雖說後來孫紹的兒子孫奉終究還是死在了宮鬥中,但那時孫權墳頭的草都五丈多高了,實在不該背這個鍋。

《三國殺》中的“渣男”孫權對孫策後人如何?到底還是親生大哥!

客觀上來說,孫權不追諡孫策為帝對於孫策一系後代的存活是有利的,一方面削弱孫策的影響力避免後代被作為權臣爭鬥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安排與東吳豪族的聯姻保持孫策一脈的尊榮,到底還是自己的親大哥。

你認為在孫權對孫策的態度到底如何呢?歡迎留言交流。通過遊戲學歷史,更多三國殺精彩內容與三國曆史敬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