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孫策皮膚“長沙桓王”的來歷,圈錢的背後有著滿滿誠意

孫策作為八人軍爭場主公出場率居高不下的武將之一,這張皮膚大家都不陌生,畫面中的孫策左手持長槍,右手持雙棍,身披戰甲穿梭於亂戰之中,畫面中充滿了殺伐果斷的陽剛之氣與王者之風。

這張皮膚的名稱“長沙桓王”乃是孫權稱帝后所追封兄長孫策的諡號,何為諡號?古人死後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也就是說長沙桓王四個字是對孫策生前功績的最好總結。

《三國殺》孫策皮膚“長沙桓王”的來歷,圈錢的背後有著滿滿誠意

先說長沙,三國時期長沙屬古荊州,郡制,其範圍涵蓋了今天的長沙、岳陽、湘潭、株洲、郴州、益陽、衡陽、邵陽、婁底、零陵等地區的部分或者全部,還有鄂南、贛西北及廣東的連縣、廣西的全州等地,可以說長沙郡的地域非常遼闊,而且也比較富庶。

再說“桓”字,桓是一種美諡。古代王朝對諡號有著嚴格的規定,《諡法》中對桓字的解釋是:

闢土服遠曰桓,以武正定。克敬動民曰桓,敬以使之。闢土兼國曰桓,兼人啟土。

可見桓的基本意思代表了開疆拓土的不世戰功,歷史上尊王攘夷、九合諸侯的齊桓公,平定西北羌族叛亂的漢桓帝以及三國中幫助劉備打下蜀漢江山的元老級人物桓侯張飛皆是此意,以“桓”字來追諡孫策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三國殺》孫策皮膚“長沙桓王”的來歷,圈錢的背後有著滿滿誠意

可不能理解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登基後就連大伯司馬師都追諡景皇帝,長兄如父,你孫權怎麼稱帝后就追諡自己親生大哥一個王位?

這其中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孫策的功績確實不夠,畢竟亂世之中創業容易守業難,孫策的的確確打下了江東基業,但是當時地方豪強多是口服心不服,只是礙於眼前虧暫時性的臣服於孫家。

連孫策自己也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三國殺》孫策皮膚“長沙桓王”的來歷,圈錢的背後有著滿滿誠意

二是孫權自己的私心,要知道周瑜、黃蓋、張昭、程普等等元老都是跟著孫策並肩作戰的班底,再加上孫策為人豪爽、平易近人,打仗必身先士卒,在軍中的威望極高。

即使他死了,但他的孩子孫紹還在啊,追諡孫策為帝,孫紹便有了爭奪江東之主的資格,萬一哪天自己一不留神犯個錯,孫紹再煽動一番,保不齊孫權就萬劫不復了,再說了孫權大錯小錯可沒少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