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区里的这群人上了新华全媒头条!

唐古拉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

平均海拔5000米

氧气含量不到海平面的40%

2006年,青藏铁路纵跨唐古拉

“钢铁巨龙”穿越世界屋脊

生命禁区里的这群人上了新华全媒头条!

火车在唐古拉山区行驶(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唐古拉线路养路人接替建设者

进驻“生命禁区”

养护维修青藏铁路这段

海拔最高、灾害最多的

125公里冻土线路

为确保火车安全通行

上百名铁路人坚守在这里

排除冻土、大风、塌方等

危害铁路安全的险情

用血肉之躯铸成

一根根看不见的“轨枕”

托起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奇迹

生命禁区里的这群人上了新华全媒头条!

早上8点半,天刚蒙蒙亮,嘹亮的哨声划破唐古拉的宁静。

32岁的工长扎西旺堆从床上一跃而起,穿衣洗漱在几分钟内完成。他一边系衣扣,一边往食堂快步走去,把一句话甩在身后:“今天上午有一个小时的维修‘天窗’,不抓紧怎么行!”

青藏铁路通车已10多年。随着需求不断增加,每天运行的列车已达数十趟。

扎西旺堆所说的“天窗”,是列车运行间隙的抢修钢轨时间,一次仅一个小时,但是要提前几个小时准备。“必须争分夺秒!”扎西旺堆嘴里嚼着饼子,一字一顿地说。

唐古拉极度高寒缺氧,快走两步就头晕目眩,胸口憋痛。工人们抱着20公斤重的捣固机,身体伴随着机器轰鸣剧烈抖动,将道砟捣实、固定。短短几分钟,汗水就在额头上冒出,又很快结成冰霜……

扎西旺堆满嘴胡茬、脸庞黝黑。今年是他在青藏铁路唐古拉地区工作的第12个年头。这个藏族汉子,在工友口中是连石头都磨不透的“铁人”。扎西旺堆的家在拉萨,2003年初中毕业时,他从老师口中听说铁路修到了唐古拉山,以后会需要很多铁路工人,就报考了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中专班,成为定向培养的西藏第一代藏族铁路工人。

生命禁区里的这群人上了新华全媒头条!

青藏铁路唐古拉线路线路工在进行维护作业。新华社记者 周健伟 摄

生命禁区里的这群人上了新华全媒头条!

扎西旺堆跪在钢轨上观察(1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健伟 摄


“当铁路工人,干的就是‘硬活’,就要敢碰硬。”大多数时候,扎西旺堆需要跪在钢轨上,侧身脸颊贴地观测钢轨的水平高度是否达标,每天平均要跪下三四百次。久而久之,扎西旺堆除了手上的老茧,膝盖也磨出厚厚的茧子。

唐古拉山的冬季时间超过半年,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怨言,在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下,创造了4300多天安全运行的纪录。

10多年来,格尔木工务段唐古拉线路车间的工人们在两根钢轨上工作,也在两根钢轨上生活。车间22名职工、88名劳务工,每天想着的就是确保青藏铁路畅通,让每一辆列车安全平稳通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