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成心刁難這1個家族,賜2個梨讓900多人分著吃,事後皇帝服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們都知道,封建時期,王權至上,皇帝是絕不會允許比自己勢力大或影響力大的人存在的,因為那樣他會覺得這些人威脅到了他的地位。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人,唐高宗時期,有一個極會治家的人,他就是張公藝。張公藝,於公元578年出生於河南省北齊承光二年),他的一生可謂是幸福圓滿,於公元676年(唐儀鳳元年)過世,歷北齊、北周、隋、唐四代王朝,離世時九十九歲。這在醫療水平低下的古代,可以說是很長壽的人了,長壽總是有原因的,那他可以有此壽命,必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張公藝是我國曆史上治家有方的典範代表人物,他們家族到唐代時已經是九輩人同居,全家上下九百人,團聚在一起,和睦相處,千年以來,沒有什麼家庭不和的事傳出,我們都知道古代人十幾歲就結婚了,經常有幾代至少三代同堂的美好家庭,可這個家庭卻是九代同堂啊,也因此倍受歷代人民尊敬,傳為美談。看過電視劇,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族人為了爭寵,爭繼承人的位置而打的頭破血流,明爭暗鬥從不間斷,說到底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這樣看來,能營造出九代同堂的局面並和睦相處是多麼厲害的人物啊!張公藝十二歲便接管了家業,小小年紀撐起了偌大的張家,竟然讓他的家族在那混亂的年代裡越來越好,家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古代人經常有家主去世,並且兒子成親後就分家各自各過各自的,因為他們的兒子之間總是存在家產的爭奪,失去了家裡掌權的人,沒有人平衡他們之間的利益關係,所以他們很難生活在一起,可張公藝卻做到了,九代人,九百人跨越四個朝代仍然生活在一起,沒有矛盾,和和睦睦。這也成就了一方美談,傳頌的人越來越多,傳的越來越廣,最後竟連唐高宗李治都知道了這個人。可以看出張公藝在當時是多麼出名。

唐高宗聽說後也非常好奇這是個怎麼樣的厲害人物,於是,在進行完泰山封禪後,返回的路上經過張公藝的家鄉,他和武則天親自驅車去了張公藝的家裡。到家裡後,張公藝自然是宴請招待,可在吃飯時,他沒有直接帶著這尊貴的人去就餐,而是邀請李治去觀賞他家的狗,李治當然很疑惑啊,也不太想去,但還是跟著去了,他讓人敲響嘍囉,不一會兒好多狗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了這裡,但細心的人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先到的狗並沒有直接開始吃食,而是等待著,等所有的狗同伴都到了才開始,李治當然注意到了,他心裡既佩服又有絲小嫉妒,佩服他能把家裡的狗都管理的這麼聽話有禮貌,但他是皇帝啊,何其驕傲的人,怎能輕易接受比自己還令人羨慕的人呢?於是,他給張公藝撂了一個難題,他賜給了他們家兩個雪梨,讓他們分著吃,這不是明擺著難為人嘛,兩個雪梨,九百人怎麼分啊,但張公藝卻輕鬆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命人把雪梨搗碎,衝上開水,於是雪梨水就成了,他讓人分水給全家人喝,並表示這是皇帝的恩賜,這也讓全家人都鬆了一口氣,既沒有違背皇帝的意願又解決了難題,保住了全家人的平安,這份膽識也讓唐高宗李治對他刮目相看。忍不住出聲讚歎。

在張公藝帶他去了他家的祠堂後,他終於問出了心中的疑問,他是如何製造出這九代同堂的局面,張公藝自然說了,一個忍字貫穿的家訓是他能治家如此之好的關鍵,從小便被教育寬厚待人,是啊,這樣看的話,能營造出如此美滿的局面也並非難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寬仁思想,而且在當今建設兩個文明的時代裡,對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文明的家庭,更具有它新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