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11月 10 日,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好未来公益基金会、人民日报《国家人文历史》倡议发起,学而思、广东卫视联合匠造的教育成长类公益节目《学而思大师课》正式收官了。

这是“教育+综艺”的一次突破,也是探索家庭教育的新方式。运动、自然、语言、艺术等领域的十位大师相继来到现场,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们的顿悟时刻和人生经验,让节目收获了众多好评,也为无数家长和孩子传递了科学成长观。

初识《学而思大师课》,榜样的力量伴你成长

在《学而思大师课》舞台上,大师们各自的成长轨迹虽有不同,但他们身上都有着共同的品质,比如挖掘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努力付出、坚持不懈。勤奋、坚持、刻苦,大师们分享出这些朴素却至真的人生感悟,能够帮助青少年明白成功源自坚持,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书画和国学大师范曾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自少年时期开始,他便养成清晨五点就起床读书的习惯,坚持熟背诗词,苦练绘画。也正因他日复一日的勤勉苦读,笔耕不辍,才能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大师。

《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国学大师范曾:“心灵修为”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

然而这不仅是个例,著名天体物理学家、NASA前高级科学家张双南说,他童年时特别喜欢刨根问底,遇到不懂的事必须弄清楚才罢休,而且任何事情都要争出个结论。正因从小就有刨根问底的习惯以及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才在张双南心里播种下探索世界奥秘的种子。

《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从“杠子头”到科学家,张双南讲述成长之路

著名登山家夏伯渝在1975年参加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活动,结果因为将自己的睡袋让给丢失睡袋的队员,而双腿被冻伤,永远失去了双腿。巨大的打击并没有让夏伯渝从此一蹶不振,登顶珠峰是他心底炽热的梦想,于是安装义肢后,他不顾艰难坚持锻炼,40余年5次攀登珠峰。

《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无腿勇士夏伯渝讲述中国版“老人与山”

成功之花定会为坚持与勤奋的人绽放, 2018年5月,他终于站在珠穆朗玛峰顶端,成为中国首位攀登顶珠峰的无腿勇士。“最困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只要坚持就可以看到希望。” 在《学而思大师课》舞台上,夏伯渝坚定地说。

纵观大师们的成长经历,他们都心存理想,并且为了理想坚持不懈去拼搏。他们身上的奋进之光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助力器,无时无刻提醒青少年坚守自己的理想。这种榜样的精神力量犹如一盏明灯,为青少年照亮方向;犹如一本好书,为青少年指点迷津。

这些大师也并非天生自带光环。一方面,他们足够努力和勤奋;另一方面,父母对他们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也是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重要力量。

深入《学而思大师课》,家庭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透过《学而思大师课》可以发现,大师们能够拥有如今的成就,无不得益于青少年时期父母的科学引导。

《学而思大师课》第二期嘉宾吕思清分享道,父亲是他学琴之路的启蒙老师。在自传《往事如乐》中,吕思清曾谈及父亲获求乐谱的过程:“求借乐谱,亲自刻钢板、晒图、油印,培养儿子的小提琴天赋。”父亲对其的教导“成绩只是一时的,成就才是终生的”,也成为他音乐之路坚守的箴言。 从父亲的身上,他学到了对音乐的专注和热爱,并由此走上了成功之路。

《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音乐会说话,吕思清忆学琴往事

建筑大师张永和回忆说,从小父母就对他实行“放养”,让他很小就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做判断。张永和的父亲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大师张开济,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在高考时,父亲建议他去学建筑,而这一决定,成为了张永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这种抚养方式,让我有比较多的幸福感。” 张永和在《学而思大师课》如是感慨。

《学而思大师课》拉响家庭教育交响曲,虽已收官但意义深远

张永和讲述建筑大师的人才培养观

除此以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等大师也都分享了成长经历,并表达出对父母的感恩。回望过去,家庭教育都成为优化他们幼小心灵的“催化剂”,促使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砥砺前行。

纵观十期《学而思大师课》,不仅给青少年传递大师们榜样的力量,也用大师们的成长故事,给家长们提供新的教育视角。家长是否拥有科学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兴趣和潜能,帮助孩子实现多元化发展。

回味《学而思大师课》,节目收官但影响深远

在节目热播期间,很多家长纷纷发表自己观看节目后对教育新的思考和理解。

高兴妈妈如此阐述:“养育孩子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总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会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一起成长。我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让高兴学习到‘多元价值观课’、‘多元世界观课’、‘多重人生观课’,同时我也看到了高兴的成长。”

瑛博妈妈看了《学而思大师课》后也同样振奋,她在来信中表示:“过去在对待孩子问题上更多的理念是‘管理’,而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却是实际‘影响’。我们常常期待奇迹,突然之间就爆发了一种力量,一种才能。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事情。成长是点点滴滴进步的过程,如果说把每天做的事情比喻成每天捡一块砖的话,大部分人到最后只是一辈子捡了一堆转。对于一些人来说,现在捡的砖都是在给自己添砖加瓦,每一块砖都会成为实现理想的铺垫,从而筑起自己的理想大厦。”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同高兴妈妈、瑛博妈妈一样,她们能够把心灵献给孩子,让孩子幸福生活、快乐成长。从与《学而思大师课》初次相逢,到一起度过的这些日子,她们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们是激动的,是喜闻乐见的,这是家长的对孩子的期盼,也是大众对于科学教育方式的渴望与探索。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童年到青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许多坎坷、抉择。作为孩子从走过泥泞、跨过高山、走向未来的引路人,父母肩上责任重大。只有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点燃孩子的理想之火,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潜能,才能帮助孩子走向充满光明的未来。

如今,《学而思大师课》虽已收官,但其背后的影响就像被点燃的火种,正在交相辉映的蔓延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