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9疑似提价?小米是否还能坚持住性价比策略?

2月 20 号下午,小米9 在北京发布。从 1 月开始,小米内部高管组成的大V矩阵,就在微博上开始一系列的爆料,并且不断的暗示提价。等到最终价格揭晓,基础版本的小米 9 6GB+128GB 储存的小米 9 售价 2999,相比前代小米 8 的 2699,提升了 300 元,而高配透明版本,则从 3699 涨至 3999 元。

小米9疑似提价?小米是否还能坚持住性价比策略?

接下来和润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提价 300,到底涨没涨价?

300 元的价格提升,主打性价比的红米品牌独立,以及发布会前高管的涨价吹风,几乎坐实了小米涨价。但是认真分析下成本就不难发现,小米 9 几乎没有提价。手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以美元结算。小米 9 研发和备货期内的美元汇率,相比小米 8 同期已经上涨了 7%,而核心零部件的价格微微抬升以及手机64到128GB的升级,基本上就可以抹平余下3%的差额。而小米9 作为第一部 高通855 的旗舰手机,此刻在国内渠道几乎有着绝对的定价权,但依然放弃冲顶3000元的机会,选择了性价比路线。所以,虽然涨了300,但我们不能冤枉小米,这真不算涨价。

会后,雷军与媒体的表态,也证明,小米 9 的定价只是最后关头的个人坚持

小米9疑似提价?小米是否还能坚持住性价比策略?

是什么,让小米最终放弃涨价?

2018 年小米的销量成长,很大部分来源于海外,尤其是印度市场的增量。而在整个国际市场,通过学习小米性价比方式活的最好的,并不是小米自己,而是 OPPO 孵化的一加。

小米9疑似提价?小米是否还能坚持住性价比策略?

在 2018 年,一加已经成为印度市场销量最好的高端手机,全球的累积销量均过百万,这本该属于小米系列的荣光,被 OPPO 的子品牌无心插柳的海外进程夺走,显然是小米在国际化进程上的巨大失误。

不仅如此,在作为 2018 年财年增速最快的印度市场,不仅面临着 OPPO/VIVO 的追赶,OPPO 针对印度低价市场孵化的第二品牌 realme,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将销量冲到了第四。

所以 OPPO 在印度的实际销量,已经位列前三。印度作为小米 2018 年增速最快的市场,OPPO又很大几率重演华为荣耀超越小米的路数。回看国内,巨头在印度的疯狂扩张,并没有缓解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环境。

在小米 9 发布会前,跟小米宣发贴的最紧的品牌,已经不再是联想、魅族,而是 vivo 成立的互联网品牌 iQOO。依托丝毫不逊于小米的供应链与 vivo 的技术储备,这是一个威胁更高的翻版「一加」。甚至比不使用高通芯片方案的荣耀更为棘手。

小米9疑似提价?小米是否还能坚持住性价比策略?

就在锤子努比亚等等一系列品牌消声灭迹的 5G 前夜,临时说服高管,放弃 3299 的定价,选择生死看淡的 2999,更多的是想摁灭另一个试图在小米后院燃起的小火苗。

性价比路线出了什么问题?

雷军曾不止一次对外宣称,小米之所以坚持性价比路线,是像通过用『低毛利倒逼高效率』。并且搬出了 Costco、无印良品以及优衣库 这些同样通过『低毛利高效率』的公司作为榜样。

但是到了 2019 年,这三个榜样里,优衣库已经开始了一次转型,而且无印良品已经开始没落,而股价仍在爬升的 Costco,在遵循低毛利的同时,还有着小米一直在尝试,但算不上成功的付费会员制度作为支撑。

传统行业都无法证明效率与高毛利之间的有着明确的相关性。而苹果与华为则在小米的主阵地,不断用销售额新高证明着:在科技行业,对创新的大量投入,发挥着比效率更为重要的作用。没落的榜样和优秀的同行都不是小米放弃性价比路线的关键理由。在上市破发的第二年,小米试图提价改变的性价比路线,显然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

性价比的边界

低毛利和性价比在小米初期,快速完成了的一家独角兽公司所必须的原始积累,也帮助小米夺下智能家居领域的宝座。但是在618 和双十一屡屡夺冠的小米背后,电商平台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小米的打法可以快速进入一个领域,积累销量,甚至做到第一。但是,当电商平台开始同比去年的销售数据时,就不难发现,小米在某些品类上,对平台的利润贡献没有增加,甚至销售额相比小米进入前,还出现了下降。而一旦发现赚了吆喝却没有挣到钱,电商的流量自然开始倾斜扶植毛利与销售额更为合理的其他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