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雄踞太岳山北端、汾河岸边,地跨介休、灵石、沁源等市(县),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300米以上。绵山风景区位于介休东南20公里处,是山西省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国家AAAAA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
自然风光
绵山景区中心地带为东峰哀号坡、南峰牛角鞍、西峰佛爷山、北峰天峻山和中峰摩斯塔之间的山域,层峦叠嶂,绵延不绝。共有14大游览区,即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栖贤谷、介公岭、水涛沟和古藤谷。每个游览区都包含若干景点,共计360多个景点。
抱腹岩
绵山山势奇特,有大小天然溶洞百余处。最大的抱腹岩,其山势如两手抱腹,高约60米、长约180米、深约50米。抱腹岩内有200余间殿宇馆舍,万余名游人于其间不显拥挤。此外,楞严会、李姑岩、蜂房泉、天桥长洞、一斗泉、朱家凹、介神庙、银空洞、石桐寺、铁佛寺等巨型岩洞,形态各异,幽深奇特。
天桥栈道
绵山有许多古栈道。天桥栈道悬于天桥、一斗泉两大游览区之间,全长300余米,上离山顶80余米,下距沟底300余米。绵山之险,以岩沟直插岩上摩斯塔的险道为最。其中500余米的攀岩道几乎都是75度的陡峭绝壁,由100余米云梯与70余米铁索沟通。
介公岭
绵山植被繁茂,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500余种,四季松柏常青,郁郁葱葱。一株柏树,生长于悬崖石缝之中,形体不大,酷肖龙形,有千余年历史,人称“龙柏”。此外,绵山还有虎柏、象柏、凤柏、鹿柏以及大片的天然柏林。
栖贤谷
绵山栖贤谷九曲一线,置身其中,仰望一线晴空,聆听幽谷涛声,人在吊桥行,瀑布脚下飞。古藤谷集古藤、悬瀑、奇树、野果、名贵中草药于一谷。谷中藤王直径大于碗口粗,穿树梢、攀峭壁,纵横缠绕。
水涛沟
蜂房泉
绵山水涛沟的水景非常壮观。山谷岩沟之水在布满奇树、怪石的8公里沟内,形成了上百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体。其中以五龙飞瀑、水帘洞等水景最为著名。绵山还有蜂房泉、东水泉、西水泉、一斗泉、龙池、一锅泉等大小水泉30余处。蜂房泉在高约100米、宽约30米的凹崖,悬垂着大小数十个长满苔藓的石乳,清凉的泉水终年从乳峰滴落,注入下方的石池。
绵山文化
绵山也是名闻遐迩的历史文化圣地,这里有以介子推纪念地和佛、道胜地融为一体的人文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寒食清明文化
首届清明(寒食)文化节开幕式
绵山因春秋“割股奉君”介子推而闻名。我国最早具有人文历史的传统节日——寒食、清明,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来。至今,介休人过寒食清明节还流行“先新墓、后寒节,中间夹着一百五”的乡俗。意思过清明节至少还要连同寒食节,前后过三天,期间除了到新墓和旧墓祭扫先人外,还要组织祭祀、插柳等活动。 2008年到2018年,连续十一届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在绵山举办,进一步扩大了绵山风景区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清明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佛教文化
云峰寺
绵山历来为佛教胜地。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不久,便有僧人来此活动,创建铁瓦寺。北魏太和年间,高僧迪公云游至此,在绵山建抱腹寺。北魏高僧、净土宗先驱昙鸾也曾在绵山大岩寺(今云峰寺)弘扬净土宗教义,并在山之阴创立鸾公岩铁佛寺。绵山佛寺现存的神佛造像堪称佛教传承中的奇观。15尊包骨真身像中,有明确文字记载和物证者有3尊(云峰寺住持唐代的田志超,元代的焦居士、圆通和尚)。
包骨真身像
道教文化
大罗宫
绵山道教源远流长。2600多年前的伯子常、介子推等,都是被道家推崇并奉为神仙的人。唐代尊崇老子和道教,绵山道观始建多在唐代,主要有中岩大罗宫、天桥神仙洞、一斗泉洞真宫、朱家凹洞玄宫等。当代复建的大罗宫,高悬于狮子山巅,高13层、110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整组建筑巧妙地将明清风格和现代技术融为一体,富丽堂皇,巍峨峥嵘,被称为“天下第一道观”。2001年5月,在大罗宫举办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二次大型综合斋醮活动——罗天大醮。
閱讀更多 史鑑春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