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K线图太魅惑?不要被她的“形态”欺骗!(附股)

大家好,我是范博,专注于研究和分享股市《主力行为学》,下面这篇文章,从主力的角度分析了K线图形态的本质,希望对大家学习股票有帮助!

干货!K线图太魅惑?不要被她的“形态”欺骗!(附股)

K线图的形态真相

捋一捋,看一看,K线图错综复杂,其实仍旧是由简入繁,以点盖面的过程。一条K线,我们研究它的本质;二条K线,我们研究他的博弈;三条及以上的K线,就会形成K线图的波动。波动周期小一点的,就是K线的组合,波动周期大一点的,就会形成“形态”。形态这个词,对股民来讲并不陌生,他直观,浅显易懂,看一眼就会,因此非常受普通投资者的欢迎,几乎所有的股民都知道W底,头肩底等形态。

K线图的形态,主要分为三个大的类别:顶部形态、底部形态、中继形态。底部形态有大家熟悉的双底(W底),头肩底(三重底),V形反转(尖底),平底,圆弧底,矩形(箱体整理)等等;顶部形态和他对应,如双头(M头),头肩顶(三重顶),倒V反转(尖顶),喇叭型等等;中继形态有楔形、三角形等等。

上面描述的各种形态,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假设这些形态特征真的能够准确的预测顶部和底部,那我们一定要去彻彻底底的研究一番!形态学是股市技术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受众面非常的广,我这里也不敢对他打诳语。我不能为了说我们的《主力行为学》好,就说“形态学”不好。真实的情况是,很多朋友确实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各种形态,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底和顶。同样,K线图的形态仍旧要从本质上去研究它的内在,而不是去简单记住他的“形”。同样是研究K线图大周期的波动,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看一下《主力行为学》和“形态学”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形态,必须要全部走出来,才能被发现

干货!K线图太魅惑?不要被她的“形态”欺骗!(附股)

我们暂时不考虑其他细节,仅仅从K线的波动角度来讲(如图所示):大盘从A点跌到了B点,这个时候出现反弹,反弹位置为C点,反弹结束后继续下跌,跌到了D点和B点差不多的位置。这个时候有两个选择,一种情况是继续下跌,则BC成为下跌中的一个反弹;另外一种情况是反弹到了E点,形成了W底。也就是说,这个W底的形态,必须要在E点走出来以后才能形成,我们在D点的时候,怎么能知道他是W底还是下跌中继呢?可见,形态学必须要走完了才知道,这样研究形态,也是在研究已经走完了的图形,点典型的“看图说话”,这是研究形态的重要误区!

2、底部形态和顶部形态,可以随时转换

干货!K线图太魅惑?不要被她的“形态”欺骗!(附股)

如图所示,ABCDE的W底形态已经走出来了,但是这个W到底是不是W底呢?如果继续上涨到F点,那么这个W底形成了,如果在E点开始下跌,跌到G点,这个时候不仅仅ABCDE不是双底,而且可以说是BCDGE的双头。涨了,就是底部形态,跌了,就是顶部形态,既然底部形态和顶部形态可以相互转换,那这样研究形态还有什么意义?这也是形态学研究的重要误区

K线图的形态,因为浅显易懂,一看就会,而且回过头来看非常有用,很多朋友视为珍宝!今天我这样一怼,难免会伤了很多朋友的心!必定有朋友会说:这样讲形态学太武断!我们研究W底,还要结合成交量等等,譬如AB的下跌,是放量下跌,CD的下跌,是缩量下跌,这个时候才容易形成W底。说得很正确,我们应该先分析K线图的盘口,分析成交量的反映,分析股价的位置等等,搞清楚AB下跌的性质,再来看BC为什么会反弹,反弹的力度,成交量变化,双方力量对比等等。每一个波动,都这样分析下去,你看到的才是本质,才是对“形态”正确的分析方法。

干货!K线图太魅惑?不要被她的“形态”欺骗!(附股)

K线图,只要有较大周期的波动,就一定会出现各种形态,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这些形态的细节。当你真的从细节入手的时候,你真的就看不出他具体是什么形态了,但是你能够清楚的知道他后期的走势。下一节,我们和大家从细节处探讨顶部形态和底部形态,敬请期待......

强调下,这本深入揭秘主力不传操盘秘诀的精品书《主力行为学》是免费送的,关注、私信回复:领书,免费领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