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总量排名,数据告诉你北上广到底多“有钱”


资金总量排名,数据告诉你北上广到底多“有钱”

文丨西部君

2018年的经济指标这两天陆续出来了,很多媒体将注意力放在了生产总值(GDP)上,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最直接的依据。但其实在GDP之外,也有很多相当值得分析的经济指标,比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顾名思义,它是指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作为本币的人民币和外币的存款总数。说的直白点,它意味着一个地区资金总量的多少,是衡量地方“有钱”与否的重要参照,也是吸金能力的体现。

考虑到资金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一个省份或者一座城市的吸金能力强,说明投资、营商环境和综合实力上限很高,所以不少财经人士认为,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GDP。

那么放眼全国,资金总量的强弱格局到底是怎样的?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排在全国前十的省(市)依次是:广东(194535.75亿元)、北京(144086亿元)、江苏(129942.9亿元)、上海(112461.74亿元)、浙江(107321亿元)、山东(91018.7亿元)、四川(71591.4亿元)、河北(60033.0亿元)、河南(59068.66亿元)、辽宁(54249.0亿元)。

广东不愧是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前面西部君有提到,2017年广东的财政收入高达11320.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此次数据显示,广东的资金总量,也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如果将这个数据与GDP排名进行对比,会发现二者大体吻合,这更说明本外币存款余额与经济水平的高度挂钩。但在重合之外,也有一查偏差。比如浙江和山东互换位置,经济总量更大的山东,资金总量反而更低,这是因为浙江的民营经济相当发达,热钱流动。像此前的温州一度有不少地下钱庄,炒房团也最先发源于此。

另外,GDP总量在十名开外的北京和上海,资金总量强势杀入全国五强。比如北京,诸多大型国企总部的所在地,这里聚集了相当多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资金总量当然丰富。而且由于很多全国性的审批事务,最终都在北京,所以其聚拢资金的能量很大。

至于上海,除了同样拥有一些大型国企外,还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发达的金融业,鳞次栉比的金融机构,让海内外的资金在此汇集,寻找投资项目和机会。

前面说的是省份之间的较量,具体到城市之间,排位如何?

资金总量排名,数据告诉你北上广到底多“有钱”

还是以2017年年末的数据为例,排在榜首的还是北京、上海,第三位的是广州、重庆、成都。五到十强依次是深圳、天津、杭州、苏州和武汉。

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牢牢占据着榜首位置,但是深圳却只能在重庆和成都后面。这是因为,资金的流动,往往会向省会城市聚集。所以虽然深圳的经济体量要高很多,但由于是经济特区,周边资金更多是流向广东省会广州。

与之相较,成都拥有四川这个广阔的腹地,甚至有调侃的说法称,四川是西部的省会。这意味着周边的资金,都会被聚拢到经济最发达的高地成都来。所以成都的“有钱”程度,甚至超过了深圳和直辖市天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不仅资金总量多,消费能力也强,它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第三城”。

提到消费能力,如果将资金总量排名与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对比,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二者的排名重合很高——2017年,社消总额排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区别只在于上海和北京互换位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地区商业繁荣程度的重要象征,而商业需要资金,所以不难理解为何二者的强弱格局如此接近。它们也构成了GDP之外,城市的另一种竞争力。

在资金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一线城市深圳,经济强市天津,行政等级更高,却敌不过成都这种二线的省会城市,它充分说明腹地的重要性。有腹地,就有充分的市场,资金来源的范围要拓宽很多。

从这个角度看,正在来临的强省会战略,将对深圳、天津等构成不小的压力。当然考虑到它们本身要比强省会高半级,所以更大的压力,反而在那些不是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市,比如青岛、厦门、宁波和大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