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但有些学校非要逼着老师写纸质教案,不要电子教案,对此你怎么看?

高中数学卞志业


对于年轻的教师,我认为写纸质的教案很有必要。

1、书写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特别是小学教师,学生是要模仿的。漂亮的字会让学生产生爱的感情,从而爱上学习。

2、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可以推陈出新,举一反三,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

3、网上的各类教案太多,可以参考,但不能全部照搬。电子教案摘录很容易,多一段两段不是什么问题,变成纸质教案就不同了,我们会把最重要的内容抄下来,摘抄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4、纸质教案在授课结束后可以添加课后反思,有哪些地方不全面,哪些地方有遗漏,都可以补上。

5、纸质教案积累起来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软梅


我记得我刚入职的时候就是要交纸质的教案的,那会我们用了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就是用活页纸来写,这样的话,检查过又没有被盖章的时候下次还可以继续交上去检查。

不过后来我们的领导们知道了,就每页都盖章,我们只能乖乖每次都写了。

不过我突然又想到一个方法,建议复印好,这一次可以多次用。

不过现在我们几乎都用电子教案了,这样更加高效又环保,也便于交流和传承。

现在还要求交手写教案的是要老师练字吗?心疼这些老师!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只能想想手写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就是练字。

第二个好处就是写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

第三个好处就是保留手写的东西有一种感动………(我其实在凑字数😂)



MsXiaxia


在信息时代,还要老师采用旧石器时代的教案方式,责任不能一味推给学校,部分教师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其实,这一个问题,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当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关于电子和纸质教案之争,就从来不绝于耳。

三水三心曾经长期在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对于这一个问题,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难处。下面,我们谈谈纸质教案的产生、电子教案的挑战以及将来的教案该采用什么方式这三个问题。

第一,纸质教案的前世今生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教案的,这还真的不好考察。反正,孔老夫子,是没有成型的教案的,因为,他的教育,几乎都是随性的,所以,《论语》只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而非严格意义上成体系的教育学专著。

在古代,私塾(国学)的老师,也没见有什么严格的教学设计,因为,那个时候,教学内容是固定的——四书五经;教学方式也是基本固定的——背诵和书写。三水三心估计,教案,其实是应该随着国外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而逐渐传入的。因为,教案,非常关注的,是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内容的设定、方法的选定!

而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的落后以及材料的相对稀少,老师,只能采用手抄的方式。上个世界90年代,三水三心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上课,都是拿着一本手写的笔记,给我们讲课——其实,那些笔记,就是相当于一本书!

也就是说,为什么需要纸质的教案呢?是因为技术的落后,没有办法!

那如果有新的技术出现了,我们还需要停留在手写阶段吗?举个例子来说,有了飞机,你还选择徒步吗?

第二,电子教案已经成为潮流

电子教案或者电子备课,在计算机兴起不久,就开始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三水三心所在的学校,为此还专门申请建立了一个教师单子备课室,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后来,还为每个老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其目的,也是为了方便老师学习。再后来,还在全校开通了wifi全覆盖,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到新的资讯,为教育教学服务。


要知道,教育的发展,始终是与技术的发展相互助力的——教育,推动技术的发展,而技术,必定会反作用于教育!

我敢肯定,在电子技术兴起不久,各个学校,其实是非常支持老师们使用电子教案的。我所在的学校,就曾经制定了一个制度,45岁以下的老师继续使用电子教案,45岁以上的老师,鼓励使用电子教案。我下载还记得,当年,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师,用“一指禅”打字的场景!

我在担任教务主任的时候,甚至建立了学校的教案库——下一个年级的老师可以再上一个年级老师教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而没有必要另起炉灶,淘神费力,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但随之而来的,就产生不少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有个别老师,开始不愿意认真备课了——在管理学上,始终会有那么一些人,是需要监督督促的。

这部分老师,直接采取拷贝的方式,不做任何修改,甚至,完全不用备课——你说,这样一来,教学效益从何而来?质量从何而来?要知道,每个班的学生,都具有其独特性——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做适当的改变,我们不就是在误人子弟吗?

特别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教案,只需要从网上下载即可,更加深了这种现象。所以,才会有不少的学校,返璞归真,要求老师使用手写教案!

第三,只有教师和学校双方都转变,才能彻底转变陈旧的管理和书写教案的方式

其实,只要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合理使用技术手段,为我们服务,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里,却有一个前提,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偶需要做出一些改变。

学校管理者,要信任教师,采用多种管理方式。

我们知道,检查教案,是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但作为学校管理者,能否不再采用原来那种检查教案本的方式,而采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检查的方式呢?三水三心就曾经建立过一个由学校自身教师组成的课堂巡视小组,对全校课堂进行巡视——一般不检查教案之类,但一旦巡视中发现了教师没有精心备课,处罚是很严厉的!

另外一种,就是不管你写不写教案,作为学校,只要结果——效果达到了,奖励,没有达到,那就需要惩罚。三水三心所在的学校曾经有一位老师,坚持不愿意写教案,我后来就给校长提议,对他使用用结果考核代替过程考核的试点——后来,这个老师,主动申请调整。

作为老师,要站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角度上,精心备课。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个学校也好,全国的教师群体也好,始终会有人,工作责任心不足的。但三水三心以为,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只要树立起来“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观,我们的老师,一定会把每一堂课上好,把每一节课备好的。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管你愿不愿意,手写教案,注定将会走进坟墓,而电子时代,已经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的方式——希望某些学校,不要开历史的倒车,扭住固有的或许成功过的方式,那注定是要被人耻笑的!


三水三心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非得被逼着交纸教案的老师了,毕竟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否则,如果就是不交纸质教室,恐怕又会惹来一肚子不痛快,或许因为个性太强,被划为另类,这样一来就容易为以后埋下什么隐患。

为什么我说要按着学校的要求去做呢?因为有些教条主义的负责人(请恕我在这里不用领导二字,他们压根就不是称职者),总是用落后于时代的观念去做一些事情,就如电子教案,多方便使用啊,何况现在很多学校都用电子白板软件教学,如果再把电子教案用纸抄下来,简直可以一句歇后语来形容:脱裤子放X—费二遍手。

对教育而言,更来不得任何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思想,凡事都应该从效率入手去考虑。如果具备做电子教案条件,也具备演示电子教案的条件,就应该无需非得逼着老师写什么纸质教案。只要老师是自己亲手写教案,并不是抄袭来的,有何不可呢。


寒石冷月


我国的教育水平说实话,个人觉得在世界上排名是比较落后的。有些学校的校长,高级领导,他们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奴才。这是我国几千年官本位的思想造成的。

我觉得一些有气量,有胆识的老师可以选择辞职了。”天下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 对于要求纸质教案的老师来说,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辞职的。这在法律上面,虽然没有相关规定,但是老师有制作自己教案的自由。从古至今每所学校都是一样的。只要你把学生教好,你有什么教案都一样。



不可思议视频


主要教研室人员担心教师会复制网上教案应付检查所以要求必须要有纸质教案。

教研人员大部分都是多年前的名师升级上来,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已固化,又脱离教学岗位多年,对教育信息化不太懂而且持有抵触态度,导致教研员去检查教师教案以纸质教案为准,电子教案一律不算。

一位从事多年的教研员谈到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她的意见是不需要强制教师手写教案这种形式主义,可以在网上下载优秀教案进行修改整理为自己的教案,再打印出来上课时参考。

时代在发展进步,教育需要变革,电子化教研利于知识分享学习共同提高,固有思想不变阻碍教育现代化进程。


求知8768299


我们学校好像只是对新入职的教师要求写一次手工教案,之后就电子版了


老猫


曾经有学校也试着推广电子教案,但最终改成了骨干教师电子备课,年轻教师继续手写教案!原因是推广电子教案,很多老师教案看都不看,教室门一关随心所遇的上,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手写教案,虽辛苦一点,但最起码手写时多少还能记个大概流程!所以,让老师手写教案,不是为了折磨谁,而是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其实学校是知道老师的辛苦的,想方设法减轻老师负担,比如集体备课的教案,最终形成电子版打印后,可同年级老师共享,夹到敎案里!


闹钟坏了好


各有各的优点,信息时代实行电子备课

方便快捷,但是评职称好多地方还要求手写教案!



Renq


写纸质教案,电脑是代替不了的,想用电子教案的老师,多数都是为了想偷懒,说真的,手写教案好处太多了,1.帮助记忆,2.练字,3.会记得难字、少用的字的书写,4.上课条理清楚,5.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6.提高自已对课标理解的理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