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2018年已經成為過去時,AI依舊是這一年的技術主趨勢之一,Google的2018年度搜索關鍵詞是:Good。我們相信,2019年AI仍舊是主流。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2019年的中國AI會更加不平凡:造芯之路艱難,核心技術突破與生態營造需要幾十年的努力;科技巨頭的全球成長遭遇瓶頸,外部的紅利與圍剿始終存在,走出困境之時遙遙無期;AI已經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階段,“全民AI”下的機會與挑戰共存。

專業AI芯片競賽正式打響

由於半導體行業在股市上波動,科技公司正在轉向製造自己的AI芯片。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不過,行業還處於爆發期,除了英特爾、英偉達分別在CPU、GPU處於霸主地位外,AI芯片今年是整體成長期,同時,爆發也伴隨著行業的整合。總體上看,國內AI芯片有以下幾個趨勢:

“造芯”靠BAT。上圖中除了阿里、百度在造芯上自己親力親為外,騰訊在今年8月還領投了國內創業公司燧原科技,後者是2018年3月才成立的創業公司。

關於BAT投資的芯片公司,我們在今年4月做了一張簡單的統計圖,供讀者參考。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AI芯片創業公司開始整合。除了7月份FPGA巨頭賽靈思收購國內芯片創業公司深鑑科技,成為2018行業併購中最重要的事件外,一旦BAT、華為這樣的巨頭自己“造芯”,勢必會擠壓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今年8月華為的麒麟980芯片問世,一度讓業界討論:寒武紀該怎麼辦?在這種情況下,創業公司不得不面臨整合問題。

總之,就像沙特是石油大國一樣,中國在數據方面佔有絕對優勢,2019年中國會繼續推動AI芯片的發展,以趕上AI浪潮、發展機器學習人才並轉向優質互聯網。德勤預測,中國半導體的收入將從2018年的850億美元增長25%,到2019年達到1100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為深度學習任務而出現的本土半導體公司。

邊緣計算成為主流

隨著5G、物聯網、數據採集、內容採集的增加、專用AI芯片的出現和超級計算機高級處理的到來,“邊緣計算”逐漸走入現實生活。繼雲、物聯網和區塊鏈這樣的流行語出現之後,“邊緣”就是下一個熱詞。這是計算處理的又一次飛躍。它也是分佈式計算的主流技術的答案,也可以促使雲真正的潛力產生。

有些資源將邊緣計算與分佈式計算聯繫起來,其中大部分或全部計算在稱為智能設備的分佈式設備節點上執行,但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少。

Gartner預測,邊緣計算功能將通過專業AI芯片、5G、高級處理和存儲功能得到增強,人工智能的最後一公里是邊緣計算。Box、華為和谷歌等科技巨頭早已開始重視邊緣計算領域。

目前,谷歌的Edge TPU、華為的昇騰310芯片、寒武紀終端芯片 Cambricon 1M、地平線基於BPU2.0處理器架構的Xforce邊緣AI計算平臺以及大大小小的AI公司自己做的特定領域應用芯片,都屬於邊緣計算算力產品,提前佔坑沒有錯。

對FAANG、BAT等科技巨頭和AI的監管增強

FAANG指的是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和Google的合稱,BAT大家都熟悉了。

科技行業迫切需要監管,Facebook今年遭遇了“水逆”,劍橋分析公司引發的數據濫用影響至少5000萬人,有8700萬用戶信息被不當收集。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科技巨頭成為政治武器的事件不能再出現,行業內外對此都越來越有主流共識,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實施,正是對這種共識的落實。

今年,騰訊這種科技巨頭在遊戲版號收緊上的遭遇,也可以看作是技術監管的一種方法,好在今年底出現了遊戲新版號正在審核的消息,騰訊股價大漲,明年看好。相比之下,西方認為互聯網已經嚴重大氾濫了,美國在監管方面已經嚴重滯後。

從Google對安卓的反壟斷違規到Facebook失去信任,美國乃至全球都需要更加謹慎地思考技術監管,尤其是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出現。

希望在2020年美國大選勝出的領導人能夠牢記這一點,因為硅谷一直沒有受到監管,審查或保護互聯網。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在技能短缺和自動化方面,眾所周知,運輸、零售、醫療保健以及銀行和金融服務等領域正在嘗試以一種新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進行運作。與AI和機器學習一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或RPA是另一種自動化作業的技術。

這種軟件機器人或AI工人的概念確實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特別是隨著雲技術本身的成熟。

雖然越來越多的CIO(首席信息官)正在轉向 流程自動化以消除繁瑣的任務,讓企業員工能夠專注於更高價值的工作。

但並不能說這是完全正面的,因為一些職業崗位就永遠地消失了。

中國是全球創新的中心,這一點會愈發被證實

隨著更多數據的出現,更多的數據點用於訓練機器學習,中國擴展創新AI業務以增強重置世界的能力將愈發凸顯。

Nature最近發佈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Nature Index 2018 Science Cities),對過去一年全球數百個城市的科研指數進行了大排名。有以下幾個重要發現:

北京是全球第一的科研城市,上海第七;

全球科研城市50強中,中國佔據10座;

全球範圍內的二線城市科研水平都有提升,其中武漢是代表,並不斷搶奪北上廣的人才;

逼走人才的不是競爭激烈,而是房價高。

像小米、字節跳動、京東、螞蟻金服和其他數百種獨角獸公司,未來將如何發展將會很有趣。

無論貿易摩擦如何,中國都是數據時代的“沙特阿拉伯”,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這種趨勢,中國的目標不僅是佔據亞洲GDP的50%,而且還希望引領世界走向新一代經濟並且佔據技術至高無上的地位。

AI走向大眾,也將帶來危險

將AI帶給大眾意味著更好的人機協作。

讓我們不要忘記,儘管阿里巴巴、小米以及像百度和華為這樣的公司也試圖在AI助手領域分一杯羹,他們以更個性化的方式幫助人們生活、工作,具有不斷擴大市場的潛力。

有趣的是,一些分析師估計,這些產品的出現將不成比例地影響“粉領”工人,即女性和服務工作。隨著AI消費產品和個人助理達到了“陪伴”水平,AI對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的影響就可不只有現在這麼一點點了。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人工智能會產生歧視,自動化可能會讓全球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困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新研究估計,在未來20年內,30個國家的2600萬女性就業崗位很可能被技術所取代。所以人類對AI的“增強”也可能是另一種反烏托邦。

因此,像谷歌這樣的公司投入2500萬美元全球尋找“好AI”,對從事人工智能項目的非營利組織、大學和其他組織進行資助,前提是受資助者的項目能用AI造福社會。

該項目旨在幫助解決重大且緊迫的問題,如危機救濟、環境保護或性交易等問題。

科技進入醫療保健領域

亞馬遜、谷歌和蘋果在2018年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將未來與AI醫療結合起來。這意味著醫療成本上升的泡沫需要被科技公司戳破,以拯救可能影響全球經濟的快速老齡化的世界。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Apple Watch現在可以做心電圖,幾年前很難想象這種畫面

這是一場反對倒金字塔的競賽,由於主要的技能短缺,就業率低和人口老齡化是經濟和集體增長的嚴重危機,因此未來可能會看到年輕人揹負更多債務。

在中國,像騰訊這樣的公司也已經轉向醫療保健服務,推出“騰訊覓影”等產品,入選人工智能“國家隊”,還成立AI醫療實驗室,將影響生物技術的未來。

國外,蘋果公司正在招聘醫生,Apple Watch產品有望影響這一領域;而谷歌和亞馬遜在追求智能家居、製藥、醫療設備和可以掃描醫療文件並進行預測的深度學習方面同樣更加雄心勃勃。

亞馬遜也正在投入醫療保險,僅僅十年就可以提供一系列與醫療相關的醫療保險。

智能語音的滲透

Alexa、Google Home和阿里巴巴智能揚聲器天貓精靈,在2018年的規模擴張速度遠遠超過我們在2017年全球達到移動設備飽和後的假設。

這些已經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谷歌目前專門開設了一個硬件部門,有朝一日可以與亞馬遜相媲美,同時擁有智能手機這樣的產品線。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中國的阿里巴巴和小米,美國的亞馬遜和谷歌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在中國擁有先天優勢,擁有自己的智能揚聲器,並且還有強大的銷售平臺作為支撐,有望徹底改變家庭消費者的AI空間。

機器人變得更加主流

2019年消費類機器人的市場形勢可能非常好,美國和日本一路領先。亞馬遜極有可能推出由Alexa控制的智能家居機器人系列,硬件設備和5G將進一步改變我們家庭生活一樣,智能音響的普及率將達到創紀錄的一年。

此外,繼去年的後空翻之後,地球神奇工廠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也get了新動作:Atlas機器人跑著跳過障礙物,甚至能跳的更高來撲向迎面而來的盒子,簡直就像馬里奧和酷跑傳奇一樣。

隨著人口老齡化,消費者家用機器人的市場將在未來十年內大幅改善。

技術自動化即將到來

在未來二十年中,機器學習和物聯網領域的智能技術將取代許多行業,如零售、客戶服務部門、金融、運輸和醫療保健,這將比許多人認為的更加激進。

2019年將為我們更加證實這一點,因為零售和運輸尤其會實施一些更具破壞性的解決方案。在全球範圍內,這將導致數百萬人丟掉工作,同時增加市場無法滿足關鍵領域就業者的技能差距。

商務拓展越來越適應AI加速

機器學習越來越多地涉及利潤豐厚的B2B銷售。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採用AI的銷售團隊業績增加了50%以上,成本降低了40%-60%,通話時間減少了60%-70%。隨著雲的發展越來越深入,機器學習的自動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也在增加。

5G的到來終於來了

5G技術的重要性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能夠以先前不可能實現的方式實現物聯網,並且對於智能城市概念的持續推出至關重要。

根據福布斯的消息,高通公司總裁Christiano Amon預測,到2019年底,每款旗艦移動設備都將具備5G功能。

並且為了佔據5G的風口,高通甚至在中國福州中院告贏蘋果、說服美國貿易委員會,對使用英特爾芯片的iPhone手機下進口禁令。

2019年人工智能技術趨勢又將如何發展?

至於像三星,華為,OnePlus,蘋果,谷歌等公司,以何種方式推出5G設備,將會2019年的重磅新聞。

技能差距拉大

隨著隱私和安全問題日益嚴重,預計到2021年我們將擁有350萬個未填補的網絡安全工作崗位。

頂級工程師、機器學習和AI人才之間的人才爭奪戰,將是歷史上最殘酷的事情。

比如在Facebook的FAIR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實踐。但是,面對來自谷歌DeepMind的競爭,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已經處於落後狀態。

即將到來的“技能差距”將反映教育系統的失敗,而獲勝者和失敗者將重新分配未來的創新者。

2019年將帶來經濟放緩

從較慢的歐洲經濟增長和英國退歐擔憂,到貿易戰的經濟影響和股市波動,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很大。

股市多波動最大,中國股市下跌30%,影響了中國的消費者信心和零售支出。

由於全球經濟的相互關聯性,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歐洲停滯不前將最終蔓延至美國的消費者情緒,在未來18個月內將全球經濟打入停滯狀態。

美國和中國之間不穩定的貿易關係,美聯儲加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英國脫歐等問題正在成為明年經濟衰退的完美風暴。

物聯網復興年

物聯網是過去十年中最熱門的科技趨勢之一,但最終在2019年將會有大的突破。

5G、智能家居中的快速連接,以及科技公司進入醫療保健和健康相關的患者記錄,意味著物聯網可以成為移動應用之後的下一個爆發點。

然而,對於消費者而言,物聯網的主要表現之一是離線到在線便利的訪問服務,不僅僅是移動,而是語音-人工智能交互。

2017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達到84億,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300億臺設備。

所有數據都表明亞馬遜的Alexa、谷歌智能設備、阿里巴巴的智能音箱等,都表現不俗。

5G還加速了VR的出現。VR提供了數據豐富的流。物聯網以其成熟的形式也為消費者連接自動化系統,其中零售物流以及無人機交付和自動車輛運輸等顯著改進。

重複性的勞動崗位收到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威脅

在2019年,涉及重複性任務的工作將受到來自機器智能,AI智能體和Voice-AI系統(如下一代聊天機器人)的更大威脅。

隨著亞馬遜推出更多AmazonGo商店,零售店員的需求減少了約70%,完全取消收銀員(和實體POS)。

此外,沃爾瑪正在推出貨架掃描和自動駕駛的看門人,地板擦洗機器人。

同時,客服也受到銷售及營銷自動化的挑戰。人工智能將越來越多地涉及處理客戶成功,客戶服務和影響女性勞動力市場(如收銀員,服務部門,客戶服務等……)。

每小時20美元以下的藍領工作被認為是最容易受到近期自動化的影響,但機器智能也在取代白領的職責,這將減少某些行業的需求,目前正在影響金融服務,銀行,法律,醫療管理的未來以及營銷和銷售。

增強分析為數據時代提供了推動力

隨著5G和雲的快速發展,數據流和升級分析的時代也隨之到來。 據Gartner稱,增強的分析功能將隨著主流採用的增加而迅速提升。

這意味著,良好的自動化洞察將嵌入到企業應用程序中,成為人力資源、財務、銷售、營銷、客戶服務、採購和資產管理行業等部門的連接點。

這也導致數據科學家的需求急劇增加。在2019年,數據變得越來越豐富,不像數據庫,更像是流。

加強消費者隱私和在線監管

2018年,GDPR的出臺,以及Facebook的醜聞,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和德國的國家安全機構對華為的不信任,改變了我們在線看待隱私,安全和黑客的方式。

全球公民非常希望與擁有更多道德、安全、隱私和誠信的互聯網共存。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在網上採取匿名,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數據已經被科技公司收穫和分享。

2019年預計會對主要互聯網公司進行更大的反擊,這些公司侵犯了消費者隱私、數據道德,並使我們的安全面臨壟斷實體的詐騙,身份盜竊和定向廣告的風險。

在全球政府,分析師,投資者,技術領導者和廣大公眾中,對技術、社交平臺和人工智能(而不僅僅是隱私)的未來進行更好監管的需求正在增強。

2019年,充滿機遇與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