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亿买通日本高层,核心设备走私出国,美国亡羊补牢已晚

我们都知道想要打造重型武器,就是需要机床来制造的。而这当中精密机床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精密机床可以确保数据可以高度精确,制造出来的武器才可以经得住战火的考验。

越是尖端的武器,对于精密机床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现代战斗机、潜艇,一个小小的螺丝就可能决定一场海战或者空战的结局。

35亿买通日本高层,核心设备走私出国,美国亡羊补牢已晚

由此可见,拥有精密机床是极为重要和困难的。在当时,全世界只有少数的军工业发达国家才拥有精密机床,很不幸的是,苏联恰巧在没有的行列里。

精密机床的不足,使得苏联在美苏争霸之中陷入劣势,无奈之下,想要保住地位,苏联就必须想方设法的在他国购买这项技术。因此,苏联便将眼光投向到了日本。日本制造业在战后迅速发展,再加上美国的扶持,日本精密机床在全球占领了不小的市场,特别是军工领域的精密机床,随着美国在日本战略重心的偏移,大量尖端技术被日本掌握。

可我们都知道在当时的那个局势,美国与日本的军事是在同一战线的。如果苏联想要购买的话就必须绕开日本的高层军方,转道向日本的民营企业进行购买。

然而苏联与日本的这一做法,却造就成了在冷战期间非常有名的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这个事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对不小,甚至是影响到了现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让我们仔细的来说一说。

35亿买通日本高层,核心设备走私出国,美国亡羊补牢已晚

在1978年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的时候,由于天气影响所有的粮食产量全部下降。为确保民用生活,不得已把工业制造的资金全部填补到了粮食产业的缺口上。所以这个时候日本便是苏联工业设备的主要提供者了,为此在莫斯科还入驻了数十家的日本工业公司。

抱上了这么一个大客户,日本东芝公司自然是不遗余力继续扩大市场,在1980年日本的东芝公司派了几名高级的职员前往到了莫斯科某酒会,与当时的苏联政府官员攀谈上了交情。意外得知一个重要消息,苏联需要一种可以制造大型船舶推进器的精密机床,苏联方面提出了诱人的采购价格。

在酒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份加急的电报就传回到了日本东芝公司的总部。电报中写到:要求火速加工螺旋桨推动器机床。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拿着数据和构造蓝图前往到莫斯科。

35亿买通日本高层,核心设备走私出国,美国亡羊补牢已晚

所以在这场日本的特地安排下,苏联的极力需求下,交易算是基本达成了。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双方进行了“友好”的砍价,最终以八七折的价格成交了。连东芝公司自己的人也不敢相信,四台精密机床竟然能卖到35亿日元(按照当时汇率为1750万美金)的高价,要知道对于刚刚成立5年的东芝公司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

本来这样的走私交易是见不得人的,只要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也会被人逐渐淡忘。可东芝公司不知道的是这样的走私案件,彻底的激怒了美国。

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在侦察苏联的潜艇和军舰时发现,他们觉得苏联的军舰等装备的噪声明显下降了,这大大的加深了美国的侦察难度。一开始美国以为是苏联秘密制造了什么武器装备,直到1985年日本公司内部的人员告密。在美国掌握了大量证据下,开始压迫日本警视厅对东芝公司进行了盘查。在看到搜查到的相关秘密资料后,美国是群情激愤。再三谴责了日本,并对当时的东芝公司进行了制裁。为此日本当时的首相也不得不向美国道歉,并花了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的报纸上,刊登了“悔罪广告”。

35亿买通日本高层,核心设备走私出国,美国亡羊补牢已晚

虽然歉也道了,罚也罚了。可美国已经失去了与苏联方面,在海军舰艇等决定性的优势了。虽然花了高价钱,可得到的价值却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不得不说这一事件的最终得益者便是苏联乃至后面的俄罗斯了。然而当美国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