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无声”润物 绽放光彩——红河州残疾人紫陶培训成果喜人

在“中国名陶之乡”建水县,有一个特殊的培训基地,课堂上没有传统的黑板粉笔,也没有老师的言语讲解。老师们用熟练的手语,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紫陶的每一个制作步骤,这里就是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建成的紫陶培训基地。

建水县自宋末年间就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建水紫陶的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烧制成器后硬度高,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建水紫陶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先后获得“陶中瑰宝”、“滇南琼玉”等美誉,不仅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国家相关部委列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等。漫步建水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是琳琅满目、精致细腻的紫陶物件,感受到的是历史厚重、古风古韵的紫陶文化。

每一件紫陶作品都凝聚着制作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智慧和辛勤的劳动付出,一件件饱含精神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的陶艺作品在老师和学员的专心致志中展现出来。一批批残疾学生从这里走上了自立、自强之路。紫陶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正在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发扬光大。

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员工 薜剑峰:到上海学习动漫设计,学完之后找不到工作,刚好这时学校举办了紫陶培训班,我擅长画画,先学习的是装饰这一块,后来发现对粘接也感兴趣,慢慢地,紫陶的全套工艺我也掌握了。通过紫陶培训之后,我找到了工作,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虽然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情况,让薜剑峰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岗位,倾注更多的心思完成他的工作。

云南浪鬼建水陶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郭建忠:我觉得他们学这个很有灵性,只要把要求跟他们讲,他们就会自己去思考,然后做出比你想象中更好的作品,因为他们态度上很认真,很虚心,很想学这个东西,做出来的作品都能达到要求。

同样有着听说能力障碍的沈路程,也是通过学校的紫陶培训,不断努力钻研,凭借着自身过硬的紫陶制作技能和各方的关心,在这个“中国名陶之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建水呈馨紫陶工作室负责人 沈路程:在学习(制作)紫陶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老师们的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还有爸爸妈妈、全部亲戚朋友的帮助,我自己成立了工作窒,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也可以有能力照顾自己和家人。

沈路程母亲:他们到了学校以后,我也是耳闻目睹,老师真的挺尽心的,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这些聋哑残疾孩子创造了这么一个就业的机会,我们是真的挺感恩的。

这里就是薜剑峰和沈路程与紫陶结缘的地方。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建于1985年,占地36.5亩,建筑面积12066平方米,现有在校残疾学生361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54人。为把残疾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校依托建水地方产业优势,于2012年4月建成紫陶培训基地,2013年9月开始招收职业高中聋生,现有三个年级44名学生。5年来,已毕业两届共25人,就业率达93%。学校还与建水县残联联合举办残疾人紫陶制作工艺专业培训班共8期82人。学校紫陶培训基地的建成和育残成才工作的推进,在红河州,甚至在云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校长 兰永前:在多年尝试着进行职业培训的基础上,(学校)正式开办了这个工艺美术,建水紫陶制作的职高班,那么经过6年来的不断努力,可以说也走过了比较艰难的路,但是也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到现在,我们培养的残疾人紫陶专业的在校生近百人,还有面向社会又培训社会残疾人来做紫陶,总的为社会培养了近两百名的陶艺工作者。

残疾人学生通过观察紫陶专业领域老师的详细示范,系统学习制泥、装饰、刻填、烧制、打磨等工艺,不断积累,不断提升,逐渐熟练掌握紫陶制作工艺,制作的紫陶作品主要有花瓶、茶缸、传统茶壶、仿生壶、釉陶、茶杯、茶宠等,已累计生产产品上万件,远销省内外。残疾人学生们制作的紫陶作品多次在全国和全省比赛中获得好评与肯定,多次斩获桂冠,赢得殊荣。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舒群:因为他们的听力不行,所以他的专注度更高,来做这个手工会更好。但是就是因为他们听力不行,像我们说的,他就缺少了一个接受信息的渠道,这个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培训的难度。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教这些特殊孩子过程当中摸索出了很多经验,别的老师认为是,我讲了一遍之后孩子就会了,但是我们这边的老师是通过他反复地自己在做,然后一边讲边做,通过这个重复地、不停地教才教育出这样的学生。

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 孔水英:我很幸运来到这个学校学习这个技术,希望能把这个技术水平提高,我也很喜欢这个紫陶。

他们用双手在陶泥上来回拿捏、塑造,在紫陶上专注细致地写诗作画、雕刻填补,写下了他们对紫陶无限神往的心思,画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红河州特殊教育学校以润物细“无声”之苦心,让一位位原本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的残疾学生成长为技术精湛的紫陶工艺者,在紫陶制作这条道路上绽放人生光彩。

(肖盟钢 刘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