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從東漢開始,中國人民就掌握了製造真正意義上瓷器的技術。到了公元8世紀,中國瓷器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從唐朝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五大名窯”,再到元青花瓷、明清彩瓷,形成了中國瓷器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格局,盡情彰顯了東方大國的藝術造詣和文化自信。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鈞瓷,作為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始於唐,盛於宋,因禹州市的古鈞臺附近設置官窯專門燒製御用瓷而得名。在宋徽宗時期,鈞的瓷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素有“黃金有價而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美稱。鈞瓷製作有著極其精細考究的流程,要想燒製出鈞瓷精品,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

第一步,製造上好的瓷土,把瓷土風吹日曬雨淋,使其風化潤酥,改善性能,然後把礦石料細磨成沙。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第二步,確定造型、製造模具。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第三步,注漿,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拉胚成形,這一步最考驗鈞瓷製造者的經驗和功力。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第四步,進行第一次燒製,燒瓷人通常把這一步叫做素燒。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第五步,上釉,這一步也是區別於陶器與瓷器的關鍵一步,把經過素燒後的素胎,採用涮釉、浸釉、澆釉、刷釉等方法進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著一層具有合適厚度的釉漿。

第六步,釉燒,是鈞瓷最關鍵的一步。時間、溫度都要嚴格把握,總時長要24-25小時,而溫度在950度到1250度之間把握,最後12個小時才降到200度進行冷卻。

最後,當一件件鈞瓷作品出窯後,進行嚴格的層層遴選,把不合格產品剔除,鈞瓷精品就盡顯於眼前了。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對這些能夠被保留下的鈞瓷精品,民間有句俗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些不太瞭解瓷器的朋友們,可能不太知道,鈞窯,想要燒製出兩件顏色完全相同的瓷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出現這種特殊現象,是因為鈞釉它是一種特殊的一種釉子,它成色裡邊主要是含氧化鐵和氧化銅,這種釉色對溫度氣溫的要求特別敏感。每一個窯口環境不可能是恆溫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有溫差。那麼擺在不同的窯位,雖然施釉相同,但出窯的顏色就會各不一樣,鈞瓷藝術妙就妙在鈞瓷在燒製過程中會發生的窯變現象,所以鈞瓷無雙,窯變無對,每一件鈞瓷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令人嘖嘖讚歎啊!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鈞瓷,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以其神秘獨特之美,向世界彰顯中華民族的智慧的結晶,為世人所稱讚,並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如今鈞瓷在繼承其獨特之處時,也在注入新的時代的元素,與時俱進。隨著國家對於鈞瓷的傳承和發揚,在現代鈞瓷燒製技術繼承人的手下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國之自信|中國鈞瓷的燒製技藝博大精深

陝西衛視1月16日晚21:15播出的《國之自信》之《China 中國》,為大家分享了更多關於中國古代瓷器的傳播和對世界的巨大影響,以及現代瓷器是如何作為國家文化符號承擔外交國禮重任的故事,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