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評述:五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出齊”

王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財富管理研究中心


2019年2月15日,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工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並已受理多家商業銀行申請,其他多家銀行也擬提交申請。至此,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均已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五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出齊”。從註冊資本金上來看,工行的擬出資金額最高,為不超過160億元,建行排第二,為150億元,農行、中行和交行分別為120億元、100億元和80億元。

事實上,在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計劃的時間軸上,國有五大行的動作並不算快,但是銀保監會對其的批覆卻是優先級的。下一步,監管部門或將陸續批覆新晉升的第六大國有銀行——郵儲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成立申請。預計下半年將有一批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

銀監會在批覆的同時,督促獲批設立理財子公司的五家大型銀行抓緊開展各項準備工作,儘快實現理財子公司開業運營,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為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增合規資金,更好滿足多樣化金融需求。可見監管層對於理財子公司有著較高的期望值。

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最關鍵原因是要與銀行自營業務徹底分離,從根源上打破一直以來困擾銀行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問題。

事實上,銀行理財子公司天生自帶光環,根據“資管新規”,理財子公司將獲得“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類信託”的全能型牌照,將成為唯一能夠同時開展這三類業務的綜合性資管機構。

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徵求意見稿表明,子公司理財銷售不設起點,銷售渠道除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還可通過銀保監會認可的其他機構代銷,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無需強制銀行網點面籤。同時,僅要求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放鬆了對非標資產與金融機構的資本淨額(10%的紅線要求)和上一年總資產(4%的紅線要求)之間的限額管理。

各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全力“競速”,以期率先開業,但也有不少障礙。構建強大投研團隊、建立淨值化投資風格,是銀行理財子公司面臨的共同難點。與其他資管子公司比較,銀行理財子公司將繼承銀行資管部門的核心優勢,即強大的銷售渠道、豐富的非標投資經驗和天然的流動性管理能力,基於此,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發展初期還是應該堅持優勢領域,如在固定收益投資領域,商業銀行佔據優勢,隨著理財子公司的成立,這部分業務未來可能大部分迴歸由理財子公司運營。理財子公司在穩住現有業務的同時,可考慮向新鮮領域(如公募基金)延伸,但這需要時間與自身的投研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RCWM_NIFD】


市場評述:五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出齊”

財富管理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W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IFD, CASS)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下屬單位,始創於200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