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仁:想學好古琴,一定要牢記這七點!

1、彈琴,首先是要成為有修行的人、淡泊名利的人。彈琴不要設計,不要處理。一旦人為地、刻意地設計了、處理了,就假了。

2、彈琴之人,意必在先。意在哪裡?意在指下,意就是要出寺廟裡那種深沉洪亮的鐘聲,讓鐘聲進入身體,或者讓我進入琴聲中,得心應手,體會到鐘聲即我,我即鐘聲。彼此融合之後,天地間便只剩下鐘聲,除了鐘聲之外,沒有任何其他雜念。雜念多了,就不在琴裡面。

林友仁:想學好古琴,一定要牢記這七點!

3、彈琴要去除所有的念頭,不要擔心彈得對不對、人家喜歡不喜歡,只一門心思想著寺廟裡的鐘聲。集中一個念頭,別的念頭就沒了,就好像古人在鬧市中唸書,全神貫注時,外部的雜聲都沒了,自己也沒了。連自己都沒了,哪來的觀眾?哪來的好不好?還有什麼好緊張?當你進了琴聲之中,別人也就進了。別擔心別人,先擔心自己。

4、無我境界如何達到?便是從一個“撮”入手。撮,空弦不空,裡面的內容無法言說。練習“撮”,追尋寺廟鍾磐之聲的感覺,達到心手合一、人琴合一,彈琴便能得‘意’。

林友仁:想學好古琴,一定要牢記這七點!

5、手腕要處於自然狀態,才能氣血暢通。所謂自然狀態:

一是指按照手指的自然排列位置下指。彈低音時,多用中指、名指,離嶽山近些,出音亮些;彈高音時,多用大指、食指,離嶽山遠些,出音則柔些。七根弦的觸弦點並非在一條直線上。古人設計的琴絃十分科學,低音暗,高音亮,正好用手指的自然佈局來調節。

二是要沉肘。正確的姿勢就是自然的姿勢,覺得舒服就行。臂、肘、腕都要自然下垂,自然的東西永遠是美的,自己彈著也舒服。古人琴譜上所畫的手勢,只能看,不能學。緊張、僵硬、做作的姿勢,都是錯誤的。

三是用耳朵彈。不要搞機械教條,觸弦點固定在幾分幾,不能變,這是不對的。聲音要服從耳朵聽到的效果,不要把耳朵廢掉。我在學琴初期,曾經用手彈琴彈了好長一段時間,當時還對手上的力度很滿足。後來才知道,那些聲音太暴太燥。

所以說要用耳朵彈,就是指用耳朵來辨別聲音。樂器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彈古琴用彈琵琶的力度,肯定受不了。有人彈的不是響,是燥,用頻譜儀測,那個音肯定不純。不用耳朵用手彈,對聲音是麻木的,沒有感覺的。好的聲音樸實、飽滿、不媚,它們的形成有賴於一種自由落體般的力,從臂膀傳來的來自身體內部的深沉、放鬆而靈活的力。


林友仁:想學好古琴,一定要牢記這七點!

6、突然快、慢是西方人的思維。中國傳統是漸變的,有自然發展的過程,不是方塊豆腐,直上直下。中國人的快慢之間有過渡,好似太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個快慢要自然,不能突兀,要讓別人心裡有準備。 句子怎樣斷,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處理也不一樣。面目不清,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行,要有交待。不該斷的斷了,該斷不斷,都不行。如何斷?關鍵是跟人的氣息相一致。當斷不斷,氣息就易急促。這得靠自己慢慢琢磨、慢慢體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法一概而論。

7、琴為心生。這個心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別人的心。彈琴是表達自我,而不是為了人家的掌聲。合者留,不合者去,那是聽琴者的事。我就是這樣彈,我就是我,始終以真我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