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你問我出生前在幹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前段時間,小學生寫的《挑媽媽》刷爆了朋友圈,人們覺得童言稚語太可愛了!

但假如孩子真的有挑選父母的權力,首先就有人被淘汰了……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一檔韓國綜藝裡,主持人問孩子一個問題:富有但忙碌的父母VS貧窮但顧家的父母,你會選誰?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孩子們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

小蘿莉想當然地說:“我選有錢的父母,我不想在鼻孔一樣大的房子裡生活!”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小男孩的回答也差不多。

“我也選有錢的父母,如果父母沒錢,即便再顧家,因為窮,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憶。”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大人的表情十分錯愕,完全沒想到小孩子這麼“物質”。

富有但忙碌的父母,能夠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貧窮但顧家的父母,起碼還能用陪伴來補償一二。除此之外還有一類人:他們又窮又忙。

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是不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就是窮忙族?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小男孩說:“因為窮,留下的都是不好的回憶。”

很多人表示不認同:我小時候也窮,但過得很快樂啊!

那時候的快樂,確實與金錢關係不大。所有孩子都一樣,穿得土土的,每天只知道瘋跑瘋玩,大人一沒注意就上房揭瓦。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但若干年後,我們也要承認一件事:現在的快樂不一樣了。

就像小e讀書那會兒,班裡只有些“時尚弄潮兒”才擁有手機。而現在手機已經普及,甚至小學生都能分分鐘從兜裡掏出兩部手機,一部交給老師,一部自己偷偷留著玩——這個時代信息量太大,他們對快樂的尺度也發生了變化。

富有但忙碌VS貧窮但顧家,其實節目組擺出這個選項,本身就是在挑事。

我完全不想指責這些孩子,他們只是靠直覺做出的選擇。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從前,大多數人經濟條件都那樣,所以有錢和沒錢的差距,就是買兩根辣條和一根辣條的事,分著吃就成。

但現在,孩子接觸的資訊越來越多,人家可以買芭比娃娃、玩變形金剛、玩樂高,窮孩子就只能眼巴巴看著櫥窗,一說想要還要挨爸媽一耳光。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色。不過是這個時代,物質顯得尤為重要而已。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窮和忙,也是我們這個年代的特色。

年輕人有多忙?可以從“996”現象說起。

這種現象多發於互聯網行業,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休息1小時,週六繼續工作。明明已經是私人時間,所有人都像打了雞血,滿臉寫著“老闆,我還能加班”……

他們的忙碌,即便別人不知道,頭髮也知道,英年早禿成為他們最大的噩夢。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金字塔尖的,可能年紀輕輕喜提幾十上百萬年薪,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更多數人,仍然掙扎在溫飽線左右,再怎麼拼命工作,離理想的生活還是差了一大截。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年輕夫妻倆婚後,為了給寶寶省奶粉錢,丈夫戒菸,妻子護膚品降級。

窮忙族們給不起物質,也給不了陪伴,他們付出得不多,但想要一個懂事聽話的、同甘共苦的孩子。

沒那麼容易。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當幸福來敲門》裡,落魄的父親帶著兒子流落街頭,住收容所,甚至住地鐵站公廁。兒子卻理解他,並且感激地告訴他:“你是個好爸爸。”

你可以經濟窘迫一點,但你要儘量把屬於家人的時間,找回來。

就像扎克伯格運營著臉書,依然抽空陪伴妻女。別推脫說自己太忙,也別說財務自由才能人身自由,與其推三阻四,不如反思:我為什麼做不到?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如果說孩子有選擇權,窮忙族也許會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準備好承擔這個責任。

孩子承認想住大房子、穿漂亮衣服,這是人的天性,而不是可恥的思想。如果你給不起孩子,那你要用愛和陪伴告訴他們:人最重要的是活得高貴。

而不是在他們想要玩具時,吃驚地想著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物質,欠打!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選擇丁克的人群中,很多都是窮忙族。

網友說:“我是個安於貧窮的人,但我不認為我有權利把一個完全沒有選擇權的生命帶入這貧窮,還說這都是因為愛。”

小e看紀錄片《生門》時,其中有很多對貧困的夫婦,他們窮到根本生不起孩子,做手術買血漿的錢不夠,但還是每隔一兩年,丈夫就陪著懷孕妻子往醫院跑。坐完月子後,夫妻雙雙各回崗位打工。

韓國綜藝告訴你:如果孩子能選擇父母,窮忙族可能沒有後代了…


他們的孩子,大概就和外公外婆住一起,讀完義務制教育,就走爸媽老路去打工。物質和陪伴的雙重缺失,孩子真的幸福嗎?未必。

富有但忙碌的父母VS貧窮但顧家的父母,問出這個問題的綜藝,無聊又惡趣味。但是卻告訴我們一點: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想要更好的,這都沒錯。

如果給不起物質,至少陪伴再多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