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調 字正腔圓

孔子五十知天命,除了閱歷增長以外,還通曉《易經》,這樣把知與行合而為一,自然就活的通透了。水有源,樹有根,孔子做學問的源在哪裡?做學問的根在哪裡?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西周實行分封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子分封諸侯,不僅“授土授民”,同時也把周的文化典籍傳播到地方諸侯國。所謂的雅言就是西周時期的官方語言,也就是當時陝西鎬京話。語言和文字不一樣,文字表義,語言表音,而受不同地域的影響,語音有千差萬別,南腔北調的,溝通起來就很費勁。記得上大學時,原本以為自己的話就是普通話,可是一到大學就出了問題,由於自己是大連口音,一些發音不標準,導致自己說話別人聽不懂,鬧出不少笑話。因而就得說普通話,這樣一來就好溝通了。現在說話,基本上改掉了方言,可是一遇到特定的語言環境,還是不自覺的回到方言上來了,導致現在是大連不大連的、瀋陽不瀋陽的。


南腔北調  字正腔圓


正是因為語言的多樣性,所以秦始皇統一文字的貢獻實在太大了,文字的統一對於文化的傳承乃至於國家的認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古人又發明了文言文,把語言跟文言分開,把口語與書面語分開。語言它的發音可以不斷的變,但是文言它是不變的,文言是顯示它的文字意思。所以自古至今我們都學文言,因此幾千年前老祖宗的意思,他的經典的意思,我們看了都能夠明白,沒有障礙。


南腔北調  字正腔圓


孔子作為魯國人,平時說話自然是山東方言。而作為周文化的《詩經》、《尚書》、《禮記》則都是以周的雅言來表達的。所以每當孔子讀這些書的時候都用雅言,這說明孔子對傳統的尊重,也必將把傳統的文化傳播下去,繼往開來。


南腔北調  字正腔圓


今人不知詩書禮,開口即是大俗話。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經典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就會就會少些市井氣,就會變得儒雅,就會超凡脫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