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是怎麼解釋騰訊內部“賽馬機制”的?

內部一些良性的競爭是很有必要的,往往自己"打"自己,才會更努力,才會不丟失一些大的戰略機會。因為你如果不做,這個行業裡總有人站出來,做一個抓住機會的產品。正因為微信是從內部競爭的打拼中脫穎而出,這讓它足夠強壯,能夠在外部競爭中站立得住。

我們的經驗是,在公司內部往往需要一些冗餘度,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和試錯。創新往往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創造各種可能性就難以獲得真正的創新,有時候為創新而創新反而會讓創新動作變型。

我們也走過彎路,我們過去搞了一個研發中心,還真的說你們就幹創新,結果發現乾的都是重複性的產品工作,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創新。我們事後回頭看,很多創新點,並不是我們搞一個創新部門,你們只幹創新,就能做出創新來。別的部門就不做創新嗎?現實不是這樣的,很多創新往往是自下而上的,總是在不經意的邊緣地方出現。比如微信,不在成熟無線業務裡面誕生,反而是在以前做郵箱的廣州研發中心誕生。今年我們有款很受用戶青睞的遊戲叫"王者榮耀",它是由不太受人關注的成都團隊做出來。如果企業完全自上而下,說看好了往哪邊走,這樣往往企業沒有活力,很僵化,尤其在互聯網變化特別快的產業非常危險。

馬化騰是怎麼解釋騰訊內部“賽馬機制”的?

互聯網大佬 馬化騰年輕照片

馬化騰自述到我從大學到工作,一開始就靠寫代碼養活自己,算是個典型的程序員。當時我更多的是想做個產品,沒有太多想過開個公司,領導什麼人。連我父母都沒有想到,我這個書呆子還可以開公司。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一個人單槍匹馬地開公司,肯定走不遠的。我覺得當時走對的第一步是找一些合作伙伴,我的缺陷他們可以彌補。

我們最早的創業團隊裡,有四位是我的中學或大學同學,大家都知根知底,互相之間的互補性很強。比如我對產品比較在行,我知道我要什麼,怎麼去實現,這方面我想得比較清楚;張志東(騰訊原首席技術官)是個學霸,技術能力很強;陳一丹(原騰訊首席行政官)從政府部門出來,他雖然技術不強,但善於組建團隊,對行政、法律和政府接待都很有經驗。正因為我們都不是全才,所以需要互相補充,這也帶來騰訊的風格比較民主,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沒有出現"一言堂"的局面。

後來騰訊的風格也是這樣,比較民主一點,比較多元化一點,讓不同的聲音出來,我覺得這是好事情。對,關鍵時候還是要強一點。比如說實在講不通,該動手得動手。現在來看,這種風格讓我們後來避免了孤家寡人的情況,也讓很多中途加入的人才,能夠帶著創始人的心態在公司裡成長起來。騰訊現在高層和中層人才梯隊比較厚實,也跟早期形成有一定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