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蔘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中藥苦參:性味:苦寒。

歸經:入心、肝、大小腸經。

功能:清熱除溼,利尿、祛風,殺蟲。

主治:溼熱痢疾,小便不利,疥癬瘡毒。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臨床應用: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瘡癤、女陰瘙癢等皮膚病,以外用為主。可單用苦參30g煎湯外洗,或配合其他藥,如皮膚止癢方。又可用於治療菌痢、腸炎,以苦參9g、配木香9g、甘草9g,水煎服。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據報道,近年來,苦參治療藍氏賈第鞭毛蟲病有一定療效。但總的來說,苦參用於洗方或丸方中較適宜,不可多用於湯劑。最近,國內有用苦參注射液治療痢疾腸炎等,又用苦參配枯礬等製成軟膏,配樟腦等製成酊劑治皮癬,均有一定療效。苦參大苦大寒,肝腎虛而無熱者不宜服。

用量:3~15g。

處方舉例:皮膚止癢方:苦參9g,百部15g,川椒9g,雄黃6g,硼砂6g,煎水外洗。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中藥苦參的附方】:

①治血痢不止:苦參炒焦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仁存堂經驗方》)

②治痔漏出血,腸風下血,酒毒下血:苦參(切片,酒浸溼,蒸曬九次為度,炒黃為末,淨)一斤,地黃四兩(酒浸一宿,蒸熟,搗爛)。加蜂蜜為丸。每服二錢,白滾湯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參地黃丸)

③治谷疸,食畢頭旋,心怫鬱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衝燻所致:苦參三兩,龍膽一合(末)。牛膽丸如梧子。以生薑汁服五丸,日三服。(《補缺肘後方》)

④治赤白帶下:苦參二兩,牡蠣一兩五錢。為末,以雄豬肚一個,水三碗煮爛,搗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下。(《積德堂經驗方》)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⑤治下部瘡漏:苦參煎湯,日日洗之。(《仁齋直指方》)

⑥治大腸脫肛:苦參、五倍子、陳壁土等分。煎湯洗之,以木賊末敷之。(《醫方摘要》)

⑦治心肺積熱,腎臟風毒攻於皮膚,時生疥癩,瘙癢難忍,時出黃水,及大風手足爛壞,眉毛脫落,一切風疾:苦參三十二兩,荊芥(去梗)十六兩。上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荊芥湯下,食後服。(《局方》苦參丸)

⑧治漏膿肥瘡,膿窠瘡,臘梨頭,遍身風癩,癮疹疥癬,瘙癢異常,麻木不仁,諸風手足痠痛,皮膚破爛,陰囊癢極,並歸人陰癢、溼癢:苦參一斤(為末),鵝毛(香油炒存性)六兩。黃米糊丸,硃砂為衣。茶湯送服,日進二次。或隨病作散擦或洗、貼。(《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寶丹)

⑨治瘰癧:苦參四兩,搗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後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隨身備急方》)

⑩治鼠瘻諸惡瘡:苦參二斤,露蜂房二兩,曲二斤。水三鬥,漬藥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釀熟梢飲,日三。一方加蝟皮,更佳。(《補缺肘後方》)

中醫祛溼利尿的常用藥:苦參

【溫馨提示:中藥方劑用於專業交流,請勿自行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