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關鍵財務指標

4S店關鍵運營財務指標

盈利能力:

1. 銷售毛利: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佔銷售淨值的百分比,通常稱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銷售淨收入與產品成本的差。 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淨收入-產品成本)/銷售淨收入×100%

通常,分析者主要應考察企業主營業務的銷售毛利率。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主營業務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2. 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項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反映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4S店關鍵財務指標

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

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繫,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3. 淨利潤率

淨利潤率又稱銷售淨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後的利潤率,

計算公式為

淨利潤率=(淨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淨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 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 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淨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

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淨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25%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25%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舉例說明:

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平均每臺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一般這種行業交的是增值稅)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當所得稅率為33%時,其淨利潤為:

淨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380×(1-25%)=285(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淨利潤為:

380×(1-15%)=323(萬元)很明顯,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33%的所得稅率要高26.84%。

只關注淨利潤的絕對額增減變動不足以反映公司盈利狀況的變化,還需要結合主營業務收入的變動。例如,如果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快於淨利潤增長率,則公司的淨利潤率會出現下降,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在下降,相反,如果淨利潤增長快於收入則淨利潤率會提升,說明公司盈利能力在增強。所以,淨利潤率比淨利潤更能說明問題。但是,如果淨利潤中存在大量非經常性損益、非主營收入,以及所得稅變動,這樣的淨利潤率質量會下降,不能完全反映公司業務的盈利狀況,這時營業利潤率或EBITDA利潤率就是更好的指標。

運營能力:

1. 應收賬款週轉率:

公司的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公司的應收賬款如能及時收回,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便能大幅提高。應收帳款週轉率就是反映公司應收帳款週轉速度的比率。它說明一定期間內公司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用時間表示的應收帳款週轉速度為應收帳款週轉天數,也稱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它表示公司從獲得應收帳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變成現金所需要的時間。

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週轉率(次)=淨賒銷值(所有銷售收入中賒銷的那部分)÷平均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週轉天數=計算當期天數÷應收賬款週轉率

=(平均應收賬款×計算當期天數)÷淨賒銷值

一般來說,應收帳款週轉率越高越好。應收帳款週轉率高,表明公司收帳速度快,平均收賬期短,壞帳損失少,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強。與之相對應,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則是越短越好。如果公司實際收回帳款的天數越過了公司規定的應收帳款天數,則說明債務人施欠時間長,資信度低,增大了發生壞帳損失的風險;同時也說明公司催收帳款不力,使資產形成了呆帳甚至壞帳,造成了流動資產不流動,這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是很不利的。但從另一方面說,如果公司的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太短,則表明公司奉行較緊的信用政策,付款條件過於苛刻,這樣會限制企業銷售量的擴大,特別是當這種限制的代價(機會收益)大於賒銷成本時,會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

有一些因素會影響應收帳款週轉率和週轉天數計算的正確性。首先,由於公司生產經營的季節性原因,使應收帳款週轉率不能正確反映公司銷售的實際情況。其次,某些上市公司在產品銷售過程中大量使用分期付款方式。再次,有些公司採取大量收取現金方式進行銷售。最後,有些公司年末銷售量大量增加或年末銷售量大量下降。這些因素都會對應收帳款週轉率或週轉天數造成很大的影響。投資者在分析這兩個指標時應將公司本期指標和公司前期指標、行業平均水平或其他類似公司的指標相比較,判斷該指標的高低。

2. 存貨週轉率:

存貨週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餘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的週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存貨週轉率是企業營運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標之一,在企業管理決策中被廣泛地使用。存貨週轉率不僅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而且還被用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反映企業的績效。

存貨週轉率是對流動資產週轉率的補充說明,通過存貨週轉率的計算與分析,可以測定企業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週轉速度,是反映企業購、產、銷平衡效率的一種尺度。存貨週轉率越高,表明企業存貨資產變現能力越強,存貨及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週轉速度越快。

存貨週轉率(inventory turnover)又名庫存週轉率,是衡量和評價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它是銷貨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貨週轉次數,用時間表示的存貨週轉率就是存貨週轉天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週轉率(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還有一種是存貨週轉率(次數)=營業收入/存貨平均餘額,該式主要用於獲利能力分析)

其中:平均存貨餘額 =(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4S店關鍵財務指標

存貨週轉率計算公式

存貨週轉天數=計算期天數/存貨週轉率(次數)

存貨週轉率指標的好壞反映企業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它影響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是整個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來講,存貨週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貨週轉率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

3. 流動資產週轉率:

流動資產週轉率指企業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同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率,流動資產週轉率是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指標。

流動資產週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是指企業當期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減去折扣與折讓後的數額。

數值取自《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是指企業流動資產總額的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值。數值取自企業《資產負債表》。

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年初數+流動資產年末數)/2

流動資產週轉率反映了企業流動資產的週轉速度,是從企業全部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流動資產角度對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影響企業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要實現該指標的良性變動,應以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於流動資產增幅做保證。通過該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動資產,如降低成本、調動暫時閒置的貨幣資金用於短期投資創造收益等,還可以促進企業採取措施擴大銷售,提高流動資產的綜合使用效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週轉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較快的週轉速度下,流動資產會相對節約,相當於流動資產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週轉速度慢,則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參加週轉,會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流動資產週轉率的兩種表示方法

1、 一定時期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週轉次數=流動資產週轉額(產品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2、 流動資產週轉一次所需天數,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週轉天數=流動資產平均餘額*計算期天數/流動資產週轉額(產品銷售收入)

在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週轉額越多,流動資產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動資產週轉率用週轉天數表示時,週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流動資產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佔用的時間越短,週轉越快。生產經營任何一個環節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會反映到週轉天數的縮短上來。按天數表示的流動資產週轉率能更直接地反映生產經營狀況的改善,便於比較不同時期的流動資產週轉率,應用較為普遍。

償債能力:

1.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週轉率指企業一定時期內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同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率,流動資產週轉率是評價企業資產利用率的一個重要指標。

流動資產週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主營業務收入淨額是指企業當期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減去折扣與折讓後的數額。

數值取自《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是指企業流動資產總額的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值。數值取自企業《資產負債表》。

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年初數+流動資產年末數)/2

流動資產週轉率反映了企業流動資產的週轉速度,是從企業全部資產中流動性最強的流動資產角度對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影響企業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要實現該指標的良性變動,應以主營業務收入增幅高於流動資產增幅做保證。通過該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流動資產,如降低成本、調動暫時閒置的貨幣資金用於短期投資創造收益等,還可以促進企業採取措施擴大銷售,提高流動資產的綜合使用效率。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週轉速度越快,利用越好。在較快的週轉速度下,流動資產會相對節約,相當於流動資產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週轉速度慢,則需要補充流動資金參加週轉,會形成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盈利能力。

(1)、 一定時期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週轉次數=流動資產週轉額(產品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餘額

(2)、 流動資產週轉一次所需天數,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週轉天數=流動資產平均餘額*計算期天數/流動資產週轉額(產品銷售收入)

在一定時期內,流動資產週轉次數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週轉額越多,流動資產利用的效果越好。流動資產週轉率用週轉天數表示時,週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越少,表明流動資產在經歷生產和銷售各階段時佔用的時間越短,週轉越快。生產經營任何一個環節上的工作得到改善,都會反映到週轉天數的縮短上來。按天數表示的流動資產週轉率能更直接地反映生產經營狀況的改善,便於比較不同時期的流動資產週轉率,應用較為普遍。

2.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Acid-test Ratio),是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

速動比率(Quick Ratio,簡稱QR)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項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現。而流動資產中存貨、預付賬款、1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其他流動資產等則不應計入。

計算公式: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與流動比率、現金比率的相互關係

1.以全部流動資產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所計算的指標是流動比率;

2.速動比率以流動資產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存貨和不能變現的待攤費用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它彌補了流動比率的不足;

3.現金比率以現金資產(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作為償付流動負債的基礎,但現金持有量過大會對企業資產利用效果產生負作用,這種指標僅在企業面臨財務危機時使用,相對於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說,其作用力度較小。

速動比率同流動比率一樣,反映的都是單位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快速償還到期負債的能力和水平。一般而言,流動比率是2,速動比率為1。但是實務分析中,該比率往往在不同的行業,差別非常大。

速動比率,相對流動比率而言,扣除了一些流動性非常差的資產,如待攤費用,這種資產其實根本就不可能用來償還債務;另外,考慮存貨的毀損、所有權、現值等因素,其變現價值可能與賬面價值的差別非常大,因此,將存貨也從流動比率中扣除。這樣的結果是,速動比率非常苛刻的反映了一個單位能夠立即還債的能力和水平。

對短期償債能力的影響

速動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強弱,它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並且比流動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觀可信。如果流動比率較高,但流動資產的流動性卻很低,則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仍然不高。在流動資產中有價證券一般可以立刻在證券市場上出售,轉化為現金,應收帳款,應收票據,預付帳款等項目,可以在短時期內變現,而存貨、待攤費用等項目變現時間較長,特別是存貨很可能發生積壓,滯銷、殘次、冷背等情況,其流動性較差,因此流動比率較高的企業,並不一定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很強,而速動比率就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速動比率一般應保持在100%以上。

一般來說 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的比值在1比1.5左右最為合適。

對安全性的影響

上市公司資產的安全性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有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和流動資產比率;二是短期流動性比較強,不至於影響盈利的穩定性。因此在分析上市公司資產的安全性時,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上市公司資產的流動性越大,上市公司資產的安全性就越大。假如一個上市公司有500萬元的資產,第一種情況是,資產全部為設備;另一種情況是70%的資產為實物資產,其他為各類金融資產。假想,有一天該公司資金髮生週轉困難,公司的資產中急需有一部分去兌現償債時,哪一種情況更能迅速實現兌現呢?理所當然的是後一種情況。因為流動資產比固定資產的流動性大,而更重要的是有價證券便於到證券市場上出售,各種票據也容易到貼現市場上去貼現。許多公司倒閉,問題往往不在於公司資產額太小,而在於資金週轉不過來,不能及時清償債務。因此,資產的流動性就帶來了資產的安全性問題。

在流動性資產額與短期需要償還的債務額之間,要有一個最低的比率。如果達不到這個比率,那麼,或者是增加流動資產額,或者是減少短期內需要償還的債務額。我們把這個比率稱為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的流動資產在其短期債務到期前可以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表明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支付的保障。流動比率是評價企業償債能力較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大小,它要求企業的流動資產在清償完流動負債以後,還有餘力來應付日常經營活動中的其他資金需要。根據一般經驗判定,流動比率應在200%以上,這樣才能保證公司既有較強的償債能力,又能保證公司生產經營順利進行。在運用流動比率評價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時,應注意到各行業的經營性質不同,營業週期不同,對資產流動性要求也不一樣,因此200%的流動比率標準,並不是絕對的。

與資產流動性

其次,是流動性的資產中有兩種資產形態,一種是存貨,比如原材料、半成品等實物資產;另一種是速動資產。如上面講到的證券等金融資產。顯而易見,速動資產比存貨更容易兌現,它的比重越大,資產流動性就越大。所以,拿速動資產與短期需償還的債務額相比,就是速動比率。速動比率代表企業以速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綜合能力。速動比率通常以(流動資產一存貨)/流動負債表示,速動資產是指從流動資產中扣除變現速度最慢的存貨等資產後,可以直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那部分流動資產。但也有觀點認為,應以(流動資產一待攤費用一存貨一預付賬款)/流動負債表示。這種觀點比較穩健。由於流動資產中,存貨變現能力較差;待攤費用是已經發生的支出,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擔的分攤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根本沒有變現能力;而預付賬款意義與存貨等同,因此,這三項不包括在速動資產之內。由此可見,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能表現一個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一般情況下,把兩者確定為1:1是比較講得通的。因為一份債務有一份速動資產來做保證,就不會發生問題。而且合適的速動比率可以保障公司在償還債務的同時不會影響生產經營。

CR<1 and QR<0.5 資金流動性差 1.52 and QR>1 資金流動性好

3.現金流動負債率:

現金流動負債比,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現金淨流量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可以從現金流量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業按期償還到期債務。但是,該指標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標過大表明企業流動資金利用不充分,獲利能力不強。

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 / 年末流動負債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是經營現金毛流量扣除經營營運資本增加後企業可提供的現金流量"。

息前稅後利潤+折舊與攤銷就是經營現金毛流量。

一般該指標大於1,表示企業流動負債的償還有可靠保證。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業按期償還到期債務,但也並不是越大越好,該指標過大則表明企業流動資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強。意義: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分析提示: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