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马上过完正月十五,这个年就算真的过完了。过年回老家除了吃吃喝喝,还有就是聊天啦。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聊到保险,明显发觉近几年大家对于保险的观感在改善,对保险的认识也在提高。很多亲戚朋友的反应从“保险没什么用”变成了“我也投保了XX商业保险”。对于保险也有基本的了解,部分人的认识甚至超过了部分代理人。

一位在大学做理科教授的亲戚跟我说:她的代理人讲不清楚保险,她比代理人讲得更清楚,代理人跟她交流后直接说:“我觉得你保险讲得不错,要不你来跟我一起做保险吧”。看来我们还要不断自我提升,以适应客户与市场。

观察身边有商业保险的朋友,发现他们大多生活富余,属于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阶层。他们生活幸福、收入可观、身体健康,大部分也拥有相对全面的社会保险或者相对较强的财务抗风险能力,按理应该是最不需要额外增加商业保险的人群,为什么他们还会选择商业保险呢?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生理需求”,也就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如吃饭、穿衣、住宿等。当一个人被生理需求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求均退居次要地位。当生理需求满足后,人会有进一步的“安全需求”,希望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高一级,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要保障这种需求。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风险的欲望。保险正是实现“安全需求”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果一个人还处在为生存竭尽全力的状态下,他无暇顾及其他,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己及家庭的生活问题,也无多余资金来做其他计划。虽然也很想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但是限于自身能力,这个时候更多也只能依靠国家基本社会保障,甚至有些需要用到社会救助,如各种慈善基金或者“XX筹”等。

而当一个人年年“有余”、生活幸福的时候,他会觉得生活很美好,并希望将这种美好延续下去,这时候他有意愿、也有能力为自己及家庭享受比一般社会保障更高一级的商业保障。从下表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到,家庭财富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呈正向对应关系,

富余的家庭拥有商业人身保险的占比越高。

表:家庭财富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不同教育水平的家庭投保商业保险的比例也有一定的规律,户主为大专、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学历的家庭的人身保险投保比例均在30%以上。由此可见,

受教育水平对商业人身保险的投保比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教育水平与商业人身保险需求(%)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其实我们会发现越是先进发达国家,越是人民生活水平高的国家,保险覆盖率越高。我们来看看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根据 Swiss Re 公布的数据,2017 年中国大陆保险密度 384 美元,保险深度为 4.46%;世界平均水平是 650 美元和 6.1%;我们的邻居韩国对应的数据是 3522 美元 和11.6%;日本是3312 美元和8.6%;而世界第一大保险市场美国分别是4216 美元和 7.1% 。在国内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这些人均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都较高。

2017年前5省市保险深度、密度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摘自搜狐财经

保险是提供给人们长期保障的,它的效用的集中凸显往往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保险市场真正开始的时间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2004年起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逐步放开保险公司的发展。

意味着初期的大部分客户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投保商业保险,他们中大部分人开始感受到保险效用的时间大约在2030年,届时商业保险的受益人开始普遍享受保险利益,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家会觉得就跟有车就会投车险一样,“富有盈余”的人群都应该配置人寿保险,大家碰面聊天很自然就会谈到“你保险领了多少钱”、“我不担心去医院看不起病,就算病情严重了有社保报销XX,商业保险补偿XX,算算还有得赚嘻嘻”“你还没有商业保险啊?!我XX年早就投过了”

保险——富余阶层的享受

本文为钟文杉老师原创,欢迎转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